viewDidUnload方法
当系统内存吃紧的时候会调用该方法(注:viewController没有被dealloc)
内存吃紧时,在iPhone OS 3.0之前didReceiveMemoryWarning是释放无用内存的唯一方式,但是OS 3.0及以后viewDidUnload方法是更好的方式
在该方法中将所有IBOutlet(无论是property还是实例变量)置为nil(系统release view时已经将其release掉了)
在该方法中释放其他与view有关的对象、其他在运行时创建(但非系统必须)的对象、在viewDidLoad中被创建的对象、缓存数据等
release对象后,将对象置为nil(IBOutlet只需要将其置为nil,系统release view时已经将其release掉了)
一般认为viewDidUnload是viewDidLoad的镜像,因为当view被重新请求时,viewDidLoad还会重新被执行
viewDidUnload中被release的对象必须是很容易被重新创建的对象(比如在viewDidLoad或其他方法中创建的对象),不要release用户数据或其他很难被重新创建的对象
关于dealloc的官方说明,看的实在是蒙,这里就不贴了。
----------------------------------------------------------------------------------------------------------------------------------------------------------
viewDidUnload 和 dealloc 的区别,关于这两者的区别的文章很多,但是大都是摘抄和翻译官方文档,有的也只是简单的说两句,并没有详细说出两者具体的区别。
在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首先要知道 view 的生命周期,google 里面有很多文章,可以先去搜一下,这里就不详解了。
顾名思义 viewDidUnload 就是当 view 被卸载以后执行的语句,它与 viewDidLoad 是相互呼应的。大家都知道官方的解释是执行类似
self.myOutlet = nil;
的命令,但是为什么这么干,什么时候调用这个方法呢?
这个方法是当应用程序接收到手机内存警告的时候自动调用的方法,目的就是清空内存除当前 viewController 以外,所有已经加载过的 viewController里面的,暂时不再使用的一些控件或数据,以避免应用程序应消耗内存过多被强制关闭。记住,是除当前正在展示的 view 所属 viewController 以外,所有已经在内存里面的 viewController ,执行 viewDidUnload 方法,而不是当前 viewController 执行 viewDidUnload,当然,这些 viewController 不会被 dealloc。所以在 viewDidUnload 里面一般都是释放 IBOutlet 变量和在 viewDidLoad、viewWillAppear、viewDidAppear 等方法能够重建的数据。而由其他页面传递过来的数据或者无法经过 viewDidLoad、viewWillAppear、viewDidAppear 等方法重建的数据则不能释放,举例子说如果在 navigationController 由上一个页面传递过来的一张图片,在 viewDidUnload 里被释放的话,则当 view 再次加载的时候就无法恢复了。
那为什么要写成 self.myOutlet = nil; ,实际上这个语法是执行了 property 里的setter 方法,
如果变量定义成retain的话,如:@property (nonatomic, retain) NSArray *dataArray; 它的set实现方法如下:
-(void) setDataArray:(NSString *)newArray{
if(newArray !=dataArray){
[dataArray release];
dataArray =[newArray retain];
}
}
它干了两件事:1、旧数据release 掉,2、新数据nil retain,当然对 nil retain 是无意义的,也是没问题的。
如果写成 myOutlet = nil,那就是简单的把 myOutlet 指向 nil,这样内存就泄漏了,因为老数据没有 release。
而如果仅仅写成 [myOutlet release] 也会有问题,因为当 view 被 dealloc 的时候会 再次 release,程序就出错了,
而对 nil release 是没有问题的。
(在Nil上调用方法: 在Objective-C中,nil对象的作用等同于其他语言的NULL指针。不同的地方在于,在nil上调用方法不会导致程序崩溃或抛出异常。)
dealloc 是当前 viewController 被释放的时候,清空所有当前 viewController 里面的实体和数据来释放内存,该方法也是自动调用的。举例说明当 modalView 被 dismissModalViewControllerAnimated 或者 navigationController 回到上一页的时候,这个方法就会被自动调用。因为这个页面已经不再使用了,所以可以把所有实体和数据都释放(release)掉。
其实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 viewDidUnload 是内存除当前的viewController,其他所有 viewController 同时执行,而 dealloc 只是当前 viewController 执行。这个是网上的材料没有说明的。
个人拙见,不对之处还请提正!
PS: 很多朋友都说无法调试 viewDidUnload,其实是可以的。方法是在 iOS 模拟器的菜单里选 硬件 -> 模拟内存警告,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 viewDidUnload 里面 NSLog 的东西了,可以试试在打开过的 viewController 里都 NSLog 一下看看效果。而 dealloc 里面可以直接 NSLog。
http://www.cocoachina.com/bbs/read.php?tid=83737
----------------------------------------------------------------------------------------------------------------------------------------------------------
问题一谁应该release
What should be released in viewDidUnload is:
1. IBOutlet properties
2. Anything that will be recreated in viewDidLoad
这个说法不一定对
----------------------------------------------------------------------------------------------------------------------------------------------------------
内存使用的N个建议
用 [str setStr:nil] 来代替 [str release] 更好,可消灭野指针,和C++是一样的道理。?
----------------------------------------------------------------------------------------------------------------------------------------------------------------------------------------
以上是转载的一位哥们的链接:http://blog.csdn.net/pinklpig/article/details/7364762
写的非常好,但是看了还有一个问题:使用了arc之后,为什么viewDidUnload还是需要调用?
因为在内存紧张的时候,编译器并不知道哪些内存是需要释放的,哪些是不需要释放的,所以还是需要自己手动来管理内存。
如果视图销毁的时候,编译器就知道所有的内存都是需要释放的,编译器就自动释放所有内存。所以dealloc方法就不需要了。
dealloc 方法
另外启用 ARC 之后,dealloc 方法在大部分时候都不再需要了,因为你不能调用实例对象的 release 方法,也不能调用[super dealloc]。假如原先的dealloc 方法只是释放这些对象,Xcode 就会把 dealloc 方法完全移除。你不再需要手动释放任何实例变量。
如果你的 dealloc 方法处理了其它资源(非内存)的释放,如定时器、CoreFoundation 对象,则你仍然需要在 dealloc 方法中进行手动释放,如 CFRelease(),free()等。这时 Xcode 会保留 dealloc 方法,但是移除所有的 release 和[superdealloc]调用。如下:
- (void) dealloc
{
AudioServicesDisposeSystemSoundID(soundID);
}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