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件系统是建立在分区上的,可以看作是一个应用程序,用来组织和管理文件。
ext2的文件存储结构如下所示:
boot block + 块组1 + 块组2 + 块组3 +.....
其中块组结构下图所示:
由超级块组、GDT块组描述表、inode位图、块位图、inode表、数据块组成
2、ext2分为数据区和元数据区
ext3分为数据区、元数据区、日志区
ext3属于日志文件系统,写数据时,先写入日志区,然后再从日志区写入数据区。这种文件类型可以在出现突然断电等异常情况时,准确定位到异常的位置,加快文件系统修复的速度。其代价就是在写数据时速度会比ext2慢一些,读数据时没有影响。
3、文件分区的一些操作命令
fdisk -l :查看分区情况
fdisk /dev/sda :对/dev/sda分区进行操作。下面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操作,
m 查看帮助
p 查看
n 新建分区
d 删除分区
t 修改分区类型
q 退出不保存
w 保存并退出
4、创建完分区后配置不会立刻写入内核中,可以用cat /proc/partitions来查看内核中的配置,若不一致,可以用partprobe /dev/sda 命令来通知内核分区表的变化
5、每个块组中所包含的块的个数,是由块的大小决定的,因为块位图是存在一个块中的,每个块占一位(0表示没有使用,1表示已经使用)。假如块大小是1024字节,那么块组中最多包含的块的数量是:10248=8192,如果块大小是2048字节,那么块组中最多包含块的数量是:20488=16384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