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前段时间,我们的项目组在帮客户解决一些操作系统安全领域的问题,涉及到windows,Linux,macOS三大操作系统平台。无论什么操作系统,本质上都是一个软件,任何软件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都不能百分之百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操作系统也是一样,为了尽可能的满足人们需求,不得不提供一些供人们定制操作系统的机制。当然除了官方提供的一些机制,也有一些黑魔法,这些黑魔法不被推荐使用,但是有时候面对具体的业务场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思路。
Linux中常见的拦截过滤
本文着重介绍Linux平台上常见的拦截:
动态库劫持
Linux上的动态库劫持主要是基于LD_ PRELOAD环境变量,这个环境变量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动态库的加载顺序,让用户有选择的载入不同动态库中的相同函数。但是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严重的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它在主程序和动态连接库中加载别的动态函数,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向别人的程序注入恶意的代码。
假设有以下用户名密码验证的函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passwd[] = "password"; if (argc < 2) { printf("Invalid argc!\n"); return; } if (!strcmp(passwd, argv[1])) { printf("Correct Password!\n"); return; } printf("Invalid Password!\n"); }
我们再写一段hookStrcmp的程序,让这个比较永远正确。
#include <stdio.h> int strcmp(const char *s1, const char *s2) { /* 永远返回0,表示两个字符串相等 */ return 0; }
依次执行以下命令,就会使我们的hook程序先执行。
gcc -Wall -fPIC -shared -o hookStrcmp.so hookStrcmp.c export LD_PRELOAD=”./hookStrcmp.so”
结果会发现,我们自己写的strcmp函数优先被调用了。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劫持 ,但是如果劫持了类似于geteuid/getuid/getgid,让其返回0,就相当于暴露了root权限。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一般将LD_ PRELOAD环境变量禁用掉。
Linux系统调用劫持
最近发现在4.4.0的内核中有513多个系统调用(很多都没用过),系统调用劫持的目的是改变系统中原有的系统调用,用我们自己的程序替换原有的系统调用。Linux内核中所有的系统调用都是放在一个叫做sys_ call _table的内核数组中,数组的值就表示这个系统调用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整个系统调用的流程如下:
当用户态发起一个系统调用时,会通过80软中断进入到syscall hander,进而进入全局的系统调用表sys_ call _table去查找具体的系统调用,那么如果我们将这个数组中的地址改成我们自己的程序地址,就可以实现系统调用劫持。但是内核为了安全,对这种操作做了一些限制: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解决方案如下(方法不止一种):
/* make the page writable */ int make_rw(unsigned long address) { unsigned int level; pte_t *pte = lookup_address(address, &level);//查找虚拟地址所在的页表地址 pte->pte |= _PAGE_RW;//设置页表读写属性 return 0; }
/* make the page write protected */ int make_ro(unsigned long address) { unsigned int level; pte_t *pte = lookup_address(address, &level); pte->pte &= ~_PAGE_RW;//设置只读属性 return 0; }
开始替换系统调用
本文实现的是对 ls这个命令对应的系统调用,系统调用号是 _ NR _getdents。
static int syscall_init_module(void) { orig_getdents = sys_call_table[__NR_getdents]; make_rw((unsigned long)sys_call_table); //修改页属性 sys_call_table[__NR_getdents] = (unsigned long *)hacked_getdents; //设置新的系统调用地址 make_ro((unsigned long)sys_call_table); return 0; }
恢复原状
static void syscall_cleanup_module(void) { printk(KERN_ALERT "Module syscall unloaded.\n"); make_rw((unsigned long)sys_call_table); sys_call_table[__NR_getdents] = (unsigned long *)orig_getdents; make_ro((unsigned long)sys_call_table); }
使用Makefile编译,insmod插入内核模块后,再执行ls时,就会进入到我们的系统调用,我们可以在hook代码中删掉某些文件,ls就不会显示这些文件,但是这些文件还是存在的。
堆栈式文件系统
Linux通过vfs虚拟文件系统来统一抽象具体的磁盘文件系统,从上到下的IO栈形成了一个堆栈式。通过对内核源码的分析,以一次读操作为例,从上到下所执行的流程如下:
内核中采用了很多c语言形式的面向对象,也就是函数指针的形式,例如read是vfs提供用户的接口,具体底下调用的是ext2的read操作。我们只要实现VFS提供的各种接口,就可以实现一个堆栈式文件系统。Linux内核中已经集成了一些堆栈式文件系统,例如Ubuntu在安装时会提醒你是否需要加密home目录,其实就是一个堆栈式的加密文件系统(eCryptfs),原理如下:
实现了一个堆栈式文件系统,相当于所有的读写操作都会进入到我们的文件系统,可以拿到所有的数据,就可以进行做一些拦截过滤。
以下是我实现的一个最简单的堆栈式文件系统,实现了最简单的打开、读写文件,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
https://github.com/wangzhangjun/wzjfs
inline hook
我们知道内核中的函数不可能把所有功能都在这个函数中全部实现,它必定要调用它的下层函数。如果这个下层函数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过滤信息内容,就可以把下层函数在上层函数中的offset替换成新的函数的offset,这样上层函数调用下层函数时,就会跳到新的函数中,在新的函数中做过滤和劫持内容的工作。所以从原理上来说,inline hook可以想hook哪里就hook哪里。
inline hook 有两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
需要有一点的内核源码经验,比如说对于read操作,源码如下:
在这里当发起read系统调用后,就会进入到sys read,在sys read中会调用vfs read函数,在vfs read的参数中正好有我们需要过滤的信息,那么就可以把vfs_ read当做一个hook点。
对于第二个问题:
如何Hook?这里介绍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直接进行二进制替换,将call指令的操作数替换为hook函数的地址。
第二种方式:Linux内核提供的kprobes机制。
其原理是在hook点注入int 3(x86)的机器码,让cpu运行到这里的时候会触发sig trap信号,然后将用户自定义的hook函数注入到sig trap的回调函数中,达到触发hook函数的目的。这个其实也是调试器的原理。
LSM
LSM是Linux Secrity Module的简称,即linux安全模块。是一种通用的Linux安全框架,具有效率高,简单易用等特点。原理如下:
LSM
在内核中做了以下工作:
适用场景
对于以上几种Hook方式,有其不同的应用场景。
总结
篇幅有限,本文只是介绍了Linux上的拦截技术,后续有机会可以一起探讨windows和macOS上的拦截技术。事实上类似的审计HOOK放到任何一个系统中都是刚需,不只是kernel,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vm和runtime甚至包括很多web组件、前端应用都提供了更灵活的hook方式,这是透明化和实时性两个安全大趋势下最常见的解决方案。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谢谢大家对亿速云的支持。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