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您好,登录后才能下订单哦!

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点击 登录注册 即表示同意《亿速云用户服务条款》

LVS群集应用基础详解

发布时间:2020-07-31 13:36:08 来源:网络 阅读:232 作者:wx5cc19525285e2 栏目:系统运维
                                   群集的概述

1.群集的类型
(1)负载均衡群集(简称LB):以提高应用系统的响应能力尽可能处理更多的访问请求,减少延迟为目标,获得高并发,高负载的整体性能。例如"DNS轮询"“应用层交换”“反向代理”等都都可作负载均衡群集。
(2)高可用群集(简称HA):以提高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尽可能的减少中断时间为目标,确保服务的连续性,达到高可用的容错效果。例如“故障切换”“双机热备”“多机热备”等都属于高可用群集。
(3)高性能运算群集(HPC):以提高应用系统的CPU运算速度,扩展硬件资源和分析能力为目标,获得相当于大型,超级计算机的高性能(HPC)能力。例如:“云计算”“网格计算”,也可视为高性能运算的一种。

                         负载均衡的分层结构

LVS群集应用基础详解

  • 第一层:负载调度器,这是访问整个群集系统的唯一入口,对外使用所有服务器共有的VIP(虚拟IP)地址,也称为群集IP。通常会配置主、备两台调度器实现热备份。确保高可用性。
  • 第二层:服务器池,群集所提供的应用服务(如HTTP、FTP)由服务器池承担,其中每个节点具有独立的RIP(真实IP)地址,只处理调度器分发过来的客户机请求,当某个节点暂时失效,负载调度器的容错机制会将其隔离,等待错误排除后在将其重新纳入服务器池。
  • 第三层:共享存储,为服务器池中的所有节点提供稳定、一致的文件存取服务,确保整个群集的统一性。在Linux/UNIX环境中,共享存储可以使用NAS设备,或者提供NFS(网络文件系统)共享服务的专用服务器。

        负载均衡的工作模式

    LVS群集应用基础详解

  • NAT模式:类似于防火墙的私有网络结构,负载调度器作为所有服务器节点的网关,即作为客户机的访问入口,也是各节点回应客户机的访问出口。服务器节点使用私有IP地址,与负载调度器位于同一个物理网络,安全性要优于其他两种方式,但负载调度器的压力较大。

  • TUN模式:采用开放式的网络结构,负载调度器仅作为客户机的访问入口,各节点通过各自的Internet连接直接回应客户机,而不再经过负载调度器,服务器节点分散在互联网中的不同位置,具有独立的公网IP地址,通过专用IP隧道与负载调度器相互通信。

  • DR模式:采用半开放的网络结构,与TUN模式的结构类似,但各节点不是分散在各地的,而是与调度器位于同一个物理网络,负载调度器与各节点服务器通过本地网络连接,不需要建立专用的IP隧道。
  • LVS是针对Linux内核开发的一个负载均衡项目,官网是:http://www.linuxvirtualserver.org/ 可以进入官网查阅相关的技术文档。LVS现在已经成为Linux内核的一部分,默认编译为ip_vs模块,必要时能够自动调用。

                      LVS的负载调度算法
  • 轮询(rr):将收到的访问请求按照顺序轮流分配给群集中的各节点(真实服务器),均等地对待每台服务器,而不管服务器实际的连接数和系统负载。

  • 加权轮询(wrr):根据真实服务器的处理能力轮流分配收到的访问请求,调度器可以自动查询个节点的负载情况,并动态调整其权重。这样可以保证处理能力强的服务器承担更多的访问流量。

  • 最少连接(lc):根据真实服务器已建立的连接数进行分配,将受到的访问请求优先分配给连接数最少的节点,如果所有的服务器节点性能相近,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均衡负载。

  • 加权最少连接(wlc):在服务器节点的性能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为真实服务器自动调整权重,权重较高的节点将承担更大比例的活动连接负载。

                                                    LVS相关的基础命令

    .
    默认ip_vs模块没有加载,可以执行如下命令加载ip_vs模块:

[root@localhost ~]# modprobe ip_vs                 #加载ip_vs模块
[root@localhost ~]# lsmod | grep ip_vs             #查看ip_vs模块是否已加载
ip_vs                 141432  0 
nf_conntrack          133053  8 ip_vs,nf_nat,nf_nat_ipv4,......
libcrc32c              12644  4 xfs,ip_vs,nf_nat,nf_conntrack
[root@localhost ~]# modprobe -r ip_vs             #移除ip_vs模块
[root@localhost ~]# lsmod | grep ip_vs
[root@localhost ~]# modprobe ip_vs
[root@localhost ~]# cat /proc/net/ip_vs            #查看ip_vs版本信息
IP Virtual Server version 1.2.1 (size=4096)
Prot LocalAddress:Port Scheduler Flags
  -> RemoteAddress:Port Forward Weight ActiveConn InActConn

6、使用ipvsadm管理工具
.
ipvsadm是在负载调度器上使用的LVS群集管理工具,通过调用ip_vs模块来添加、删除服务器节点,以及查看群集的运行状态。
.

[root@localhost ~]# yum -y install ipvsadm               #安装ipvsadm工具
[root@localhost ~]# ipvsadm -v                                 #查看ipvsadm版本
ipvsadm v1.27 2008/5/15 (compiled with popt and IPVS v1.2.1)

1)使用ipvsadm工具创建虚拟服务器:
.
若群集的VIP地址为200.0.0.1,针对TCP 80端口提供负载分流服务,使用的调度算法为轮询(rr),则对应的命令如下,对于负载均衡调度器来说,VIP必须是本机实际已启用的IP地址:
.

[root@localhost ~]# ipvsadm -A -t 200.0.0.1:80 -s rr

<!--以上命令中,选项-A表示添加虚拟服务器,-t用来指定虚拟VIP地址和TCP端口,
-s用来指定负载调度算法——轮询(rr)、加权轮询(wrr)、最少连接(lc)、
加权最少连接(wlc)。
若希望使用保持连接,还需要添加“-p 60”选项,其中60为保持时间(单位为s)-->

2)添加服务器节点:

为虚拟服务器200.0.0.1添加四个服务器节点,IP地址依次为192.168.1.2~5,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ipvsadm -a -t 200.0.0.1:80 -r 192.168.1.2:80 -m -w 1
[root@localhost ~]# ipvsadm -a -t 200.0.0.1:80 -r 192.168.1.3:80 -m -w 1
[root@localhost ~]# ipvsadm -a -t 200.0.0.1:80 -r 192.168.1.4:80 -m -w 1
[root@localhost ~]# ipvsadm -a -t 200.0.0.1:80 -r 192.168.1.5:80 -m -w 1
<!--以上命令中,选项-a表示添加真实服务器,-t用来指定VIP地址及TCP端口,
-r用来指定RIP(真实IP)地址及TCP端口,-m表示使用NAT群集模式
(-g DR模式和-i TUN模式),-w用来设置权重(权重为0时表示暂停节点)。-->

[root@localhost ~]# ipvsadm -ln                #查看节点状态
IP Virtual Server version 1.2.1 (size=4096)
Prot LocalAddress:Port Scheduler Flags
  -> RemoteAddress:Port           Forward Weight ActiveConn InActConn
TCP  200.0.0.1:80 rr
  -> 192.168.1.2:80               Masq    1      0          0         
  -> 192.168.1.3:80               Masq    1      0          0         
  -> 192.168.1.4:80               Masq    1      0          0         
  -> 192.168.1.5:80               Masq    1      0          0         
<!--上述输出结果中,forward列下的Masq对应masquerade(地址伪装),
表示采用的群集模式为NAT,如果是Route,则表示采用的群集模式为DR。-->

3)删除服务器节点:

需要从服务器池中删除某一个节点时,使用选项-d。执行删除操作必须指定目标对象,包括节点地址,虚拟IP地址,例如,如下操作将会删除LVS群集200.0.0.1中的节点192.168.1.5。

[root@localhost ~]# ipvsadm -d -r 192.168.1.5:80 -t 200.0.0.1:80

需要删除整个虚拟服务器时,使用选项-D并指定虚拟IP即可,不需指定节点。例如执行“ipvsadm -D -t 200.0.0.1:80”,则删除此虚拟服务器。

4)保存负载分配策略:

使用导出/导入工具ipvsadm-save/ipvsadm-restore可以保存、恢复LVS策略(服务器重启后策略需要重新导入)。

[root@localhost ~]# hostname lvs         #更改主机名
<!--若主机名为默认的localhost,在导出策略时,VIP地址将会自动转为127.0.0.1,
若是这样,再次导入后,将会导致负载服务器无法正常工作。-->
[root@localhost ~]# bash                 #使更改的主机名马上生效
[root@lvs ~]# ipvsadm-save > /etc/sysconfig/ipvsadm.bak                 #保存策略
[root@lvs ~]# cat /etc/sysconfig/ipvsadm.bak                          #确认保存结果
-A -t 200.0.0.1:http -s rr
-a -t 200.0.0.1:http -r 192.168.1.2:http -m -w 1
-a -t 200.0.0.1:http -r 192.168.1.3:http -m -w 1
-a -t 200.0.0.1:http -r 192.168.1.4:http -m -w 1
[root@localhost ~]# ipvsadm -C                  #清除当前策略
[root@localhost ~]# ipvsadm -ln                  #确认当前群集策略已被清除
IP Virtual Server version 1.2.1 (size=4096)
Prot LocalAddress:Port Scheduler Flags
  -> RemoteAddress:Port           Forward Weight ActiveConn InActConn
[root@localhost ~]# ipvsadm-restore < /etc/sysconfig/ipvsadm.bak     #导入刚才备份的策略
[root@localhost ~]# ipvsadm -ln              #查看群集策略是否导入成功
IP Virtual Server version 1.2.1 (size=4096)
Prot LocalAddress:Port Scheduler Flags
  -> RemoteAddress:Port           Forward Weight ActiveConn InActConn
TCP  200.0.0.1:80 rr
  -> 192.168.1.2:80               Masq    1      0          0         
  -> 192.168.1.3:80               Masq    1      0          0         
  -> 192.168.1.4:80               Masq    1      0          0         

7、搭建NFS共享存储服务器

NFS是一种基于TCP/IP传输的网络文件系统协议,通过使用NFS协议,客户机可以像访问本地目录一样访问远程服务器中的资源,对于大多数负载均衡群集来说,使用NFS协议来共享数据存储是比较常见的做法,NFS也是NAS存储设备必然支持的一种协议。

使用NFS发布共享资源:

1)安装相关软件包:

[root@localhost ~]# yum -y install nfs-utils rpcbind                 #安装所需软件包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enable nfs                               #设置NFS开机自启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enable rpcbind                       #设置rpcbind开机自启

2)设置共享目录:

[root@localhost ~]# mkdir -p /opt/wwwroot                           #创建需要共享的目录
[root@localhost ~]# vim /etc/exports                         #编辑NFS的配置文件,默认为空

/opt/wwwroot  192.168.1.0/24(rw,sync,no_root_squash)

<!--上述配置中“192.168.1.0/24”表示允许访问的客户机地址,
可以是主机名、IP地址、网段地址、允许使用*、?通配符;
权限选项中的rw表示允许读写(ro为只读),
sync表示同步写入,因为在客户机挂载该共享目录后,若向该目录中写入什么东西的话,
会先保存在自己的缓存中,而不会写入到共享目录中,加上sync则不会存在自己的缓存,
直接保存到共享目录中;
no_root_squash表示当前客户机以root身份访问时赋予本地root权限
(默认是root_squash,将作为nfsnobody用户对待),若不加no_root_squash,
可能会导致被降权,而无法进行读写(wr)-->

当需要将同一个目录共享给不同的客户机,且分配不同权限时,只要用空格分隔指定多个“客户机(权限选项)”即可。如下:

[root@localhost ~]# vim /etc/exports   
/var/ftp/pub  192.168.2.1(ro,sync) 192.168.2.3(rw,sync)

3)重载NFS服务程序:
.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restart rpcbind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restart nfs
[root@localhost ~]# netstat -anpt | grep rpc
tcp        0      0 0.0.0.0:43759         0.0.0.0:*      LISTEN      76336/rpc.statd     
tcp        0      0 0.0.0.0:111           0.0.0.0:*       LISTEN      76307/rpcbind       
tcp        0      0 0.0.0.0:20048       0.0.0.0:*     LISTEN      76350/rpc.mountd    
tcp6       0      0 :::111                  :::*          LISTEN      76307/rpcbind       
tcp6       0      0 :::20048                :::*         LISTEN      76350/rpc.mountd    
tcp6       0      0 :::38355                :::*         LISTEN      76336/rpc.statd     
[root@localhost ~]# showmount -e                      #查看本机发布的NFS共享目录
Export list for localhost.localdomain:
/opt/wwwroot 192.168.1.0/24
/var/ftp/pub 192.168.2.3,192.168.2.1

4)在客户端访问NFS共享资源:

NFS协议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网络文件系统,因此对NFS共享的访问也使用mount命令进行挂载,对应的文件系统类型为nfs,既可以手动挂载,也可以加入fstab配置文件来实现开机自动挂载,考虑到群集系统中的网络稳定性,NFS服务器与客户机之间最好使用专有网络进行连接。
.
1.安装rpcbind软件包,并启动rpcbind服务,为了使用showmount查询工具,所以将nfs-utils也一起装上:

[root@localhost ~]# yum -y install nfs-utils rpcbind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enable rpcbind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art rpcbind

2.查询NFS服务器端共享了哪些目录:

[root@localhost ~]# showmount -e 192.168.1.1               #需指定要查询的服务器地址
Export list for 192.168.1.1:
/opt/wwwroot 192.168.1.0/24
/var/ftp/pub 192.168.2.3,192.168.2.1

3.手动挂载NFS共享目录,并设置开机自动挂载:

[root@localhost ~]# mount 192.168.1.1:/opt/wwwroot /var/www/html      #挂载到本地
[root@localhost ~]# df -hT /var/www/html                     #查看是否挂载成功
文件系统                 类型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192.168.1.1:/opt/wwwroot nfs4   17G  6.2G   11G   37% /var/www/html
[root@localhost ~]# vim /etc/fstab                #设置自动挂载
                 .........................
192.168.1.1:/opt/wwwroot    /var/www/html     nfs     defaults,_netdev    0    0
<!--文件系统为nfs,挂载参数添加_netdev(设备需要网络)-->

完成挂载后,访问客户机的/var/www/html文件夹,就相当于访问NFS服务器中的/opt/wwwroot文件夹,其中网络映射过程对于用户程序来说是完全透明的。

向AI问一下细节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