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阅读Tomcat启动和关闭流程的源码,深入分析不同的Tomcat关闭方式背后的原理,让开发人员能够了解在使用不同的关闭方式时需要注意的点,避免因JVM进程异常退出导致的各种非预见性错误。
要了解Tomcat关闭的原理,首先需要关注下Tomcat是如何启动的。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下。
Tomcat启动的入口是Bootstrap类中的main方法,而后根据server.xml中的配置,对Server、Service、Enigin、Connector、Host、Context等组件进行初始化,之后便是启动这些组件。我们重点来看下启动之后,Tomcat做了哪些工作。
在Tomcat的各组件启动完毕之后,main主线程会进入Catalina.out的await()方法,而此方法又是主要调用了Server组件的await()方法,从名字便可以看出,这个方法的目的是为了阻塞当前线程(main主线程)。
分析await的源码(源码比较长,这里截取了部分,全部的可以自行拉取Tomcat源码进行阅读)。
(StandardServer.await())
我们发现await()方法主要是根据server.xml中Server节点port属性的设置做了以下几种工作:
port为-2时,函数直接退出,此时主线程不会阻塞。
port为-1时,将等待线程设置为当前线程,并且进入while循环,直到stopAwait标志位置为true
在主线程退出等待后,就会进入Tomcat的关闭流程,进行各个组件的stop和destroy操作。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要想停止Tomcat,就是要中断main主线程的等待状态。
下图为Tomcat的整个生命周期。
(Tomcat生命周期)
1、我们下载的Tomcat压缩包的bin目录下,有一个由官方提供的脚本(shutdown.sh),可以用来结束Tomcat进程。
2、服务器上,我们还可以利用kill -x命令来结束Tomcat进程。
3、此外,代码中的System.exit()以及OOM等异常情况的发生,也会导致Tomcat进程的关闭,但是这两者都不是正常的运维手段,在此我们不做分析。
查看分析官方的shutdown.sh脚本以及catalina.sh脚本,发现这两个脚本最终是在调用Bootstrap类的main方法,和启动Tomcat时调用的是同一个方法,差异在于传入了"stop"作为main方法的参数,而传入了该参数的main方法,会调用Catalina类的stopServer()方法。在此我们抹去不需要关注的代码,可以把整个stopServer()方法简化为如下4步:
其主要做了两件事:
初始化Server组件,和Tomcat启动时类似,这一步主要是解析server.xml文件,然后根据server.xml中的属性初始化Tomcat组件的成员变量,这里主要关注Server组件的几个成员变量:port、address、shutdown,默认值分别为8005、127.0.0.1、SHUTDOWN等,需要和启动时读取的server.xml保持一致。
至此,显而易见的,这对应了第一小节中的第三种阻塞情况,"SHUTDOWN"字符串让main主线程结束了等待状态,并在接下来通过调用各组件的stop()和destroy()方法进行资源的释放。
虽然shutdown脚本是由Tomcat官方出品,但是其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广泛,主要是由于下面两个缺点:
从上述原理就可以分析出,shutdown脚本是基于启动时监听了相应的端口,这就允许任意人员,只要能够发送"SHUTDOWN"字符串到相应的端口,就可以对Tomcat进程进行关闭,这对于生产环境是相当危险的。所以一般生产环境会将Server的port属性设置为-1
Linux中的kill -x操作是向目标进程发送对应的信号量。可以用kill -l命令查看每个数值所代表的信号量的值。
(kill信号量)
这里面,我们经常会使用kill-9这一命令,kill -9会立即强制结束当前进程,这个操作既方便,但同时也极具破坏性。在实际的环境中,我们可能有在running的任务,如果此时程序被强制关闭,便会导致当前任务数据的丢失,特别是时间特别长的任务,极有可能造成前功尽弃的局面。同时,如果程序设计不当,没有相应的幂等操作,还有可能会造成实际环境中数据缺失或者脏数据的产生,对生产环境造成致命的问题。
相比kill -9, kill -15(15只是一个例子,Linux中还有其他的中断信号)会相对优雅很多。kill -15是向进程发送一个TERM的中断信号量,在JVM接收到该信号量后,会响应中断,进而结束当前进程。而这一操作能够优雅关闭Tomcat的原因在于,JVM在结束当前进程前,会启动一系列名为shutdownhook(关闭钩子)的线程,而这些线程就会成为我们进行风险控制的工具。接下来我们首先看看Tomcat中的关闭钩子。
Tomcat的关闭钩子的定义是在Catalina类中,有一个名为CatalinaShutdownHook内部类,继承了Thread类。跟着这个线程类中的run()方法往下看,其调用了Catalina的stop()方法,而此处stop方法,除了正常去停止各组件外,还会去中断并快速结束main主线程(如果主线程还存在的话),最后再调用各组件的destroy()方法进行资源释放。
(Tomcat中的shutdownhook)
除了Tomcat会使用关闭钩子外,很多中间件也会使用到这一非常重要的功能。
我们在平常的开发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关闭钩子,可以在程序启动或者运行阶段通过调用Runtime.getRuntime().addShutdownHook(shutdownHook)方法进行钩子的添加,但要注意的是,需要在关闭的流程中加入移除钩子的代码。
Spring中当然也有关闭钩子的应用,并且还为我们使用关闭钩子提供了更为友好的编程体验。
在Spring中,关闭钩子是在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registerShutdownHook()方法中添加的(下图中的代码),而其关闭钩子的run方法则会调用destroyBeans()方法,其对所有继承了DisposableBean接口的类调用其destroy()方法。
读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在平时开发时,如果有使用关闭钩子的需求,可以通过继承DisposableBean,并实现其destroy(),很方便的来达到我们回收资源,打扫战场的目的。
shutdownhook在使用中也并不是可以随意乱用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shutdownhook的调用是不保证顺序的
shutdownhook是JVM结束前调用的线程,所以该线程中的方法应尽量短,并且保证不能发生死锁的情况,否则也会阻止JVM的正常退出
本文对Tomcat两种常用关闭方式的原理进行了解读,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用shutdown.sh脚本控制Tomcat关闭的方式存在权限的风险,并且也会由于开发中的线程操作导致Tomcat无法关闭,所以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情况较少。
而kill -15则能够安全的杀死Tomcat进程,并且由于JVM shutdownhook的存在,我们可以对整个程序关闭时进行更强有力的控制,退出过程也更为优雅,所以使用较为广泛。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