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如何理解Go错误处理之用panic取代rr != nil的模式”,在日常操作中,相信很多人在如何理解Go错误处理之用panic取代rr != nil的模式问题上存在疑惑,小编查阅了各式资料,整理出简单好用的操作方法,希望对大家解答”如何理解Go错误处理之用panic取代rr != nil的模式”的疑惑有所帮助!接下来,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为什么想替换
在 Go 语言中 if err != nil 写的太多,还要管方法声明各种,嫌麻烦又不方便:
err := foo() if err != nil { //do something.. return err } err := foo() if err != nil { //do something.. return err } err := foo() if err != nil { //do something.. return err } err := foo() if err != nil { //do something.. return err }
上述还是示例代码,比较直面。若是在工程实践,还得各种 package 跳来跳去加 if err != nil,讲更繁琐,要去关心整体的上下游。
其余更具体的就不赘述了,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翻看先前的文章。
怎么替换 err != nil
不想写 if err != nil 的代码,方式之一就是用 panic 来替代他。
示例代码如下:
func GetFish(db *sql.DB, name string) []string { rows, err := db.Query("select name from users where `name` = ?", name) if err != nil { panic(err) } defer rows.Close() var names []string for rows.Next() { var name string err := rows.Scan(&name) if err != nil { panic(err) } names = append(names, name) } err = rows.Err() if err != nil { panic(err) } return names }
在上述业务代码中,我们通过 panic 的方式取代了 return err 的函数返回,自然其所关联的下游业务代码也就不需要编写 if err != nil 的代码:
func main() { fish2 := GetFish(db, "煎鱼") fish3 := GetFish(db, "咸鱼") fish4 := GetFish(db, "摸鱼") ... }
同时在转换为使用 panic 模式的错误机制后,我们必须要在外层增加 recover 方法:
func AppRecovery() gin.HandlerFunc { return func(c *gin.Context) { defer func() {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 if _, ok := err.(AppErr); ok { // do something... } else { panic(err) } } }() } }
每次 panic 后根据其抛出的错误进行断言,识别是否定制的 AppErr 错误类型,若是则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动作。
否则可继续向上 panic 抛出给顶级的 Recovery 方法进行处理。
这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 panic 错误链路处理了。
优缺点
从优点上来讲:
整体代码结构看起来更加的简洁,仅专注于实现逻辑即可。
不需要关注和编写冗杂的 if err != nil 的错误处理代码。
从缺点上来讲:
认知负担的增加,需要参加项目的每一个新老同学都清楚该模式,要做一个基本规范或培训。
存在一定的性能开销,每次 panic 都存在用户态的上下文切换。
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一旦 panic 没有 recover 住,就会导致事故。
Go 官方并不推荐,与 panic 本身的定义相违背,也就是 panic 与 error 的概念混淆。
到此,关于“如何理解Go错误处理之用panic取代rr != nil的模式”的学习就结束了,希望能够解决大家的疑惑。理论与实践的搭配能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快去试试吧!若想继续学习更多相关知识,请继续关注亿速云网站,小编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多实用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