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内容主要讲解“如何理解LinkedList源码”,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看看。本文介绍的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实用性强。下面就让小编来带大家学习“如何理解LinkedList源码”吧!
LinkedList
类图如下:
LinkedList
底层是由双向链表实现的。链表好比火车,每节车厢包含了车厢和连接下一节车厢的连接点。而双向链表的每个节点不仅有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还有指向上一个节点的指针。 在LinkedList
源码中有一个Node
静态类,源码如下: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E> next; Node<E> prev;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一个Node
节点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
item:数据
next: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prev:上一个节点的指针
LinkedList
的主要变量如下:
// 集合中的元素数量 transient int size = 0; /** * 首节点的指针. * Invariant: (first == null && last == null) || * (first.prev == null && first.item != null) */ transient Node<E> first; /** * 尾结点的指针. * Invariant: (first == null && last == null) || * (last.next == null && last.item != null) */ transient Node<E> last;
LinkedList
支持想任意节点位置添加元素,不仅提供了集合常用的add()
方法,还提供了addFirst()
和addLast()
,add()
方法默认调用addLast()
方法,也就是默认是往链表尾部插入元素的。
add()
方法源码:
public boolean add(E e) { linkLast(e); return true; }
linkLast()
源码如下:
void linkLast(E e) { final Node<E> l = last;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last = newNode; if (l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l.next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我们来画张图演示一下如何给链表尾部插入元素:
假如链表中没有元素
对应源码中的if语句
,如果没有元素则新增的这个节点为链表中唯一的一个元素,既是首节点,又是尾结点,前一个元素的指针和后一个元素的指针都是null。这里注意head
节点不是第一个节点,head
节点只是标识了这个链表的地址。
假如链表中有元素
对应源码中else语句
。先将新增的元素当成Last
节点,然后将原来的Last
节点的next
指向新节点。
else l.next = newNode;
一图胜前言,画个图是不是什么都明白了。
linkFirst()
源码如下:
private void linkFirst(E e) { final Node<E> f = first;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null, e, f); first = newNode; if (f == null) last = newNode; else f.prev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还是根据上面的图来解读一下源码,先将第一个节点赋值给中间变量f
,将新节点newNode
赋值给first
节点。如果链表没有元素,则Last
节点和First
节点都是新插入的节点newNode
,否则,将原来的First
节点的头指针指向新节点。
LinkedList
提供的删除方法有根据索引
和元素
删除,除此之外还提供删除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的方法,这里我们只分析一下根据索引删除的方法。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 checkElementIndex(index); return unlink(node(index)); }
checkElementIndex(index)
方法就是用来判断传输的索引值是否合法,不合法则抛出数组越界异常。重点来看一下unlink(node(index))
方法是如何删除元素的。
node(index)
方法源码:
node(index)
方法就是根据索引获取该索引位置的节点
Node<E> node(int index) { // assert isElementIndex(index); // 如果指定下标 < 一半元素数量,则从首结点开始遍历 // 否则,从尾结点开始遍历 if (index < (size >> 1)) { Node<E> x = first;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x = x.next; return x; } else { Node<E> x = last;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x = x.prev; return x; } }
unlink(Node<E> x)
源码如下:
E unlink(Node<E> x) { // assert x != null; final E element = x.item; final Node<E> next = x.next; final Node<E> prev = x.prev; if (prev == null) { first = next; } else { prev.next = next; x.prev = null; } if (next == null) { last = prev; } else { next.prev = prev; x.next = null; } x.item = null; size--; modCount++; return element; }
画张图分析一下删除是如何进行的:
假设删除的是第一个元素:则它的prev==NULL
,我们需要将他的后一个元素(图中的second)作为第一个元素
假设删除的是最后一个元素,则它的next==null
,我们需要将他的前一个元素(途中的second)作为最后一个元素
如果是中间的任意元素,则需要将它的前一个元素的next
指针指向它的后一个元素,同时将它的后一个元素的prev
指针指向它的前一个元素。
到此,相信大家对“如何理解LinkedList源码”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妨来实际操作一番吧!这里是亿速云网站,更多相关内容可以进入相关频道进行查询,关注我们,继续学习!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