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SingleFlight模式的Go并发编程实例分析的相关知识,内容详细易懂,操作简单快捷,具有一定借鉴价值,相信大家阅读完这篇SingleFlight模式的Go并发编程实例分析文章都会有所收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go-zero
中SingleFlight
的作用是:将并发请求合并成一个请求,以减少对下层服务的压力。
查询缓存时,合并请求,提升服务性能。 假设有一个 IP 查询的服务,每次用户请求先在缓存中查询一个 IP 的归属地,如果缓存中有结果则直接返回,不存在则进行 IP 解析操作。
如上图所示,n 个用户请求查询同一个 IP(8.8.8.8)就会对应 n 个 Redis 的查询,在高并发场景下,如果能将 n 个 Redis 查询合并成一个 Redis 查询,那么性能肯定会提升很多,而 SingleFlight
就是用来实现请求合并的,效果如下:
防止缓存击穿。
缓存击穿问题是指:在高并发的场景中,大量的请求同时查询一个 key ,如果这个 key 正好过期失效了,就会导致大量的请求都打到数据库,导致数据库的连接增多,负载上升。
通过SingleFlight
可以将对同一个Key的并发请求进行合并,只让其中一个请求到数据库进行查询,其他请求共享同一个结果,可以很大程度提升并发能力。
直接上代码:
func main() { round := 10 var wg sync.WaitGroup barrier := syncx.NewSingleFlight() wg.Add(round) for i := 0; i < round; i++ { go func() { defer wg.Done() // 启用10个协程模拟获取缓存操作 val, err := barrier.Do("get_rand_int", func() (interface{}, error) { time.Sleep(time.Second) return rand.Int(), nil })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 else { fmt.Println(val) } }() } wg.Wait() }
以上代码,模拟 10 个协程请求 Redis 获取一个 key 的内容,代码很简单,就是执行Do()
方法。其中,接收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获取资源的标识,可以是 redis 中缓存的 key,第二个参数就是一个匿名函数,封装好要做的业务逻辑。最终获得的结果如下:
5577006791947779410
5577006791947779410
5577006791947779410
5577006791947779410
5577006791947779410
5577006791947779410
5577006791947779410
5577006791947779410
5577006791947779410
5577006791947779410
从上看出,10个协程都获得了同一个结果,也就是只有一个协程真正执行了rand.Int()
获取了随机数,其他的协程都共享了这个结果。
先看代码结构:
type ( // 定义接口,有2个方法 Do 和 DoEx,其实逻辑是一样的,DoEx 多了一个标识,主要看Do的逻辑就够了 SingleFlight interface { Do(key string, fn func() (interface{}, error)) (interface{}, error) DoEx(key string, fn func() (interface{}, error)) (interface{}, bool, error) } // 定义 call 的结构 call struct { wg sync.WaitGroup // 用于实现通过1个 call,其他 call 阻塞 val interface{} // 表示 call 操作的返回结果 err error // 表示 call 操作发生的错误 } // 总控结构,实现 SingleFlight 接口 flightGroup struct { calls map[string]*call // 不同的 call 对应不同的 key lock sync.Mutex // 利用锁控制请求 } )
然后看最核心的Do方法
做了什么事情:
func (g *flightGroup) Do(key string, fn func() (interface{}, error)) (interface{}, error) { c, done := g.createCall(key) if done { return c.val, c.err } g.makeCall(c, key, fn) return c.val, c.err }
代码很简洁,利用g.createCall(key)
对 key 发起 call 请求(其实就是做一件事情),如果此时已经有其他协程已经在发起 call 请求就阻塞住(done 为 true 的情况),等待拿到结果后直接返回。如果 done 是 false,说明当前协程是第一个发起 call 的协程,那么就执行g.makeCall(c, key, fn)
真正地发起 call 请求(此后的其他协程就阻塞在了g.createCall(key)
)。
从上图可知,其实关键就两步:
判断是第一个请求的协程(利用map)
阻塞住其他所有协程(利用 sync.WaitGroup)
来看下g.createCall(key)
如何实现的:
func (g *flightGroup) createCall(key string) (c *call, done bool) { g.lock.Lock() if c, ok := g.calls[key]; ok { g.lock.Unlock() c.wg.Wait() return c, true } c = new(call) c.wg.Add(1) g.calls[key] = c g.lock.Unlock() return c, false }
先看第一步:判断是第一个请求的协程(利用map)
g.lock.Lock() if c, ok := g.calls[key]; ok { g.lock.Unlock() c.wg.Wait() return c, true }
此处判断 map 中的 key 是否存在,如果已经存在,说明已经有其他协程在请求了,当前这个协程只需要等待,等待是利用了sync.WaitGroup
的Wait()
方法实现的,此处还是很巧妙的。要注意的是,map 在 Go 中是非并发安全的,所以需要加锁。
再看第二步:阻塞住其他所有协程(利用 sync.WaitGroup)
c = new(call) c.wg.Add(1) g.calls[key] = c
因为是第一个发起 call 的协程,所以需要 new 这个 call,然后将wg.Add(1)
,这样就对应了上面的wg.Wait()
,阻塞剩下的协程。随后将 new 的 call 放入 map 中,注意此时只是完成了初始化,并没有真正去执行call请求,真正的处理逻辑在 g.makeCall(c, key, fn)
中。
func (g *flightGroup) makeCall(c *call, key string, fn func() (interface{}, error)) { defer func() { g.lock.Lock() delete(g.calls, key) g.lock.Unlock() c.wg.Done() }() c.val, c.err = fn() }
这个方法中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执行了传递的匿名函数fn()
(也就是真正call请求要做的事情)。最后处理收尾的事情(通过defer),也是分成两步:
删除 map 中的 key,使得下次发起请求可以获取新的值。
调用wg.Done()
,让之前阻塞的协程全部获得结果并返回。
关于“SingleFlight模式的Go并发编程实例分析”这篇文章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感谢各位的阅读!相信大家对“SingleFlight模式的Go并发编程实例分析”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大家如果还想学习更多知识,欢迎关注亿速云行业资讯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