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您好,登录后才能下订单哦!

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点击 登录注册 即表示同意《亿速云用户服务条款》

从零开始入门 K8s| K8s 的应用编排与管理

发布时间:2020-06-25 22:47:08 来源:网络 阅读:396 作者:阿里系统软件技术 栏目:云计算

从零开始入门 K8s| K8s 的应用编排与管理作者 | 张振 阿里巴巴高级技术专家

一、资源元信息

1. Kubernetes 资源对象

我们知道,Kubernetes 的资源对象组成:主要包括了 Spec、Status 两部分。其中 Spec 部分用来描述期望的状态,Status 部分用来描述观测到的状态。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 K8s 的另外一个部分,即元数据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了用来识别资源的标签:Labels, 用来描述资源的注解;Annotations, 用来描述多个资源之间相互关系的 OwnerReference。这些元数据在 K8s 运行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labels

第一个元数据,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元数据——资源标签。资源标签是一种具有标识型的 Key:Value 元数据,如下图所示,展示了几个常见的标签。

前三个标签都打在了 Pod 对象上,分别标识了对应的应用环境、发布的成熟度和应用的版本。从应用标签的例子可以看到,标签的名字包括了一个域名的前缀,用来描述打标签的系统和工具, 最后一个标签打在 Node 对象上,还在域名前增加了版本的标识 beta 字符串。

标签主要用来筛选资源和组合资源,可以使用类似于 SQL 查询 select,来根据 Label 查询相关的资源。
从零开始入门 K8s| K8s 的应用编排与管理


3. Selector

最常见的 Selector 就是相等型 Selector。现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系统中有四个 Pod,每个 Pod 都有标识系统层级和环境的标签,我们通过 Tie:front 这个标签,可以匹配左边栏的 Pod,相等型 Selector 还可以包括多个相等条件,多个相等条件之间是逻辑”与“的关系。

在刚才的例子中,通过 Tie=front,Env=dev 的 Selector,我们可以筛选出所有 Tie=front,而且 Env=dev 的 Pod,也就是下图中左上角的 Pod。另外一种 Selector 是集合型 Selector,在例子中,Selector 筛选所有环境是 test 或者 gray 的 Pod。

除了 in 的集合操作外,还有 notin 集合操作,比如 tie notin(front,back),将会筛选所有 tie 不是 front 且不是 back 的 Pod。另外,也可以根据是否存在某 lable 的筛选,如:Selector release,筛选所有带 release 标签的 Pod。集合型和相等型的 Selector,也可以用“,”来连接,同样的标识逻辑”与“的关系。

从零开始入门 K8s| K8s 的应用编排与管理

4. Annotations

另外一种重要的元数据是:annotations。一般是系统或者工具用来存储资源的非标示的信息,可以用来扩展资源的 spec/status 的描述,这里给了几个 annotations 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存储了阿里云负载器的证书 ID,我们可以看到 annotations 一样可以拥有域名的前缀,标注中也可以包含版本信息。第二个 annotation存储了 nginx 接入层的配置信息,我们可以看到 annotations 中包括“,”这样无法出现在 label 中的特殊字符。第三个 annotations 一般可以在 kubectl apply 命令行操作后的资源中看到, annotation 值是一个结构化的数据,实际上是一个 json 串,标记了上一次 kubectl 操作的资源的 json 的描述。

从零开始入门 K8s| K8s 的应用编排与管理

5. Ownereference

最后一个元数据叫做 Ownereference。所谓所有者,一般就是指集合类的资源,比如说 Pod 集合,就有 replicaset、statefulset,这个将在后序的课程中讲到。

集合类资源的控制器会创建对应的归属资源。比如:replicaset 控制器在操作中会创建 Pod,被创建 Pod 的 Ownereference 就指向了创建 Pod 的 replicaset,Ownereference 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查找一个创建资源的对象,另外,还可以用来实现级联删除的效果。

二、操作演示

这里通过 kubectl 命令去连接我们 ACK 中已经创建好的一个 K8s 集群,然后来展示一下怎么查看和修改 K8s 对象中的元数据,主要就是 Pod 的一个标签、注解,还有对应的 Ownerference。

首先我们看一下集群里现在的配置情况:

1.查看 Pod,现在没有任何的一个 Pod;

  • kubectl get pods

2.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一个 Pod 的 yaml,创建一个 Pod 出来;

  • kubectl apply -f pod1.yaml
  • kubectl apply -f pod2.yaml

3.现在查看一下 Pod 打的标签,我们用 --show-labels 这个选项,可以看到这两个 Pod 都打上了一个部署环境和层级的标签;

  • kubectl get pods —show-labels

4.我们也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查看具体的资源信息。首先查看 nginx1 第一个 Pod 的一个信息,用 -o  yaml 的方式输出,可以看到这个 Pod 元数据里面包括了一个 lables 的字段,里面有两个 lable;

  • kubectl get pods nginx1 -o yaml | less

5.现在再想一下,怎么样对 Pod 已有的 lable 进行修改?我们先把它的部署环境,从开发环境改成测试环境,然后指定 Pod 名字,在环境再加上它的一个值 test ,看一下能不能成功。 这里报了一个错误,可以看到,它其实是说现在这个 label 已经有值了;

  • kubectl label pods nginx1 env=test

6.如果想覆盖掉它的话,得额外再加上一个覆盖的选项。加上之后呢,我们应该可以看到这个打标已经成功了;

  • kubectl label pods nginx1 env=test —overwrite

7.我们再看一下现在集群的 lable 设置情况,首先可以看到 nginx1 的确已经加上了一个部署环境 test 标签;

  • kubectl get pods —show-labels

8.如果想要对 Pod 去掉一个标签,也是跟打标签一样的操作,但是 env 后就不是等号了。只加上 label 名字,后面不加等号,改成用减号表示去除 label 的 k:v;

  • kubectl label pods nginx tie-

9.可以看到这个 label,去标已经完全成功;

  • kubectl get pods —show-labels

从零开始入门 K8s| K8s 的应用编排与管理

10.下面来看一下配置的 label 值,的确能看到 nginx1 的这个 Pod 少了一个 tie=front 的标签。有了这个 Pod 标签之后,可以看一下怎样用 label Selector 进行匹配?首先 label Selector 是通过 -l 这个选项来进行指定的 ,指定的时候,先试一下用相等型的一个 label 来筛选,所以我们指定的是部署环境等于测试的一个 Pod,我们可以看到能够筛选出一台;

  • kubectl get pods —show-labels -l env=test

11.假如说有多个相等的条件需要指定的,实际上这是一个与的关系,假如说 env 再等于 dev,我们实际上是一个 Pod 都拿不到的;

  • kubectl get pods —show-labels -l env=test,env=dev

12.然后假如说 env=dev,但是 tie=front,我们能够匹配到第二个 Pod,也就是 nginx2;

  • kubectl get pods —show-labels -l env=dev,tie=front

13.我们还可以再试一下怎么样用集合型的 label Selector 来进行筛选。这一次我们还是想要匹配出所有部署环境是 test 或者是 dev 的一个 Pod,所以在这里加上一个引号,然后在括号里面指定所有部署环境的一个集合。这次能把两个创建的 Pod 都筛选出来;

  • kubectl get pods —show-labels -l ’env in (dev,test)’

14.我们再试一下怎样对 Pod 增加一个注解,注解的话,跟打标是一样的操作,但是把 label 命令改成 annotate 命令;然后,一样指定类型和对应的名字。后面就不是加上 label 的 k:v 了,而是加上 annotation 的 k:v。这里我们可以指定一个任意的字符串,比如说加上空格、加上逗号都可以;

  • kubectl annotate pods nginx1 my-annotate=‘my annotate,ok’

15.然后,我们再看一下这个 Pod 的一些元数据,我们这边能够看到这个 Pod 的元数据里面 annotations,这是有一个 my-annotate 这个 Annotations;

  • kubectl get pods nging1 -o yaml | less

然后我们这里其实也能够看到有一个 kubectl apply 的时候,kubectl 工具增加了一个 annotation,这也是一个 json 串。

从零开始入门 K8s| K8s 的应用编排与管理

16.然后我们再演示一下看 Pod 的 Ownereference 是怎么出来的。原来的 Pod 都是直接通过创建 Pod 这个资源方式来创建的,这次换一种方式来创建:通过创建一个 ReplicaSet 对象来创建 Pod 。首先创建一个 ReplicaSet 对象,这个 ReplicaSet 对象可以具体查看一下;

  • kubectl apply -f rs.yaml
  • kubectl get replicasets  nginx-replicasets -o yaml |less

从零开始入门 K8s| K8s 的应用编排与管理

17.我们可以关注一下这个 ReplicaSet 里面 spec 里面,提到会创建两个 Pod,然后 selector 通过匹配部署环境是 product 生产环境的这个标签来进行匹配。所以我们可以看一下,现在集群中的 Pod 情况;

  • kubectl get pods

从零开始入门 K8s| K8s 的应用编排与管理

18.将会发现多了两个 Pod,仔细查看这两个 Pod,可以看到 ReplicaSet 创建出来的 Pod 有一个特点,即它会带有 Ownereference,然后 Ownereference 里面指向了是一个 replicasets 类型,名字就叫做 nginx-replicasets;

  • kubectl get pods nginx-replicasets-rhd68 -o yaml | less

从零开始入门 K8s| K8s 的应用编排与管理

三、控制器模式

1、控制循环

控制型模式最核心的就是控制循环的概念。在控制循环中包括了控制器、被控制的系统,以及能够观测系统的传感器,三个逻辑组件。

当然这些组件都是逻辑的,外界通过修改资源 spec 来控制资源,控制器比较资源 spec 和 status,从而计算一个 diff,diff 最后会用来决定执行对系统进行什么样的控制操作,控制操作会使得系统产生新的输出,并被传感器以资源 status 形式上报,控制器的各个组件将都会是独立自主地运行,不断使系统向 spec 表示终态趋近。

从零开始入门 K8s| K8s 的应用编排与管理

2、Sensor

控制循环中逻辑的传感器主要由 Reflector、Informer、Indexer 三个组件构成。

Reflector 通过 List 和 Watch K8s server 来获取资源的数据。List 用来在 Controller 重启以及 Watch 中断的情况下,进行系统资源的全量更新;而 Watch 则在多次 List 之间进行增量的资源更新;Reflector 在获取新的资源数据后,会在 Delta 队列中塞入一个包括资源对象信息本身以及资源对象事件类型的 Delta 记录,Delta 队列中可以保证同一个对象在队列中仅有一条记录,从而避免 Reflector 重新 List 和 Watch 的时候产生重复的记录。

Informer 组件不断地从 Delta 队列中弹出 delta 记录,然后把资源对象交给 indexer,让 indexer 把资源记录在一个缓存中,缓存在默认设置下是用资源的命名空间来做索引的,并且可以被 Controller Manager 或多个 Controller 所共享。之后,再把这个事件交给事件的回调函数

从零开始入门 K8s| K8s 的应用编排与管理

控制循环中的控制器组件主要由事件处理函数以及 worker 组成,事件处理函数之间会相互关注资源的新增、更新、删除的事件,并根据控制器的逻辑去决定是否需要处理。对需要处理的事件,会把事件关联资源的命名空间以及名字塞入一个工作队列中,并且由后续的 worker 池中的一个 Worker 来处理,工作队列会对存储的对象进行去重,从而避免多个 Woker 处理同一个资源的情况。

Worker 在处理资源对象时,一般需要用资源的名字来重新获得最新的资源数据,用来创建或者更新资源对象,或者调用其他的外部服务,Worker 如果处理失败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会把资源的名字重新加入到工作队列中,从而方便之后进行重试。

3、控制循环例子-扩容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控制循环的工作原理。

ReplicaSet 是一个用来描述无状态应用的扩缩容行为的资源, ReplicaSet controler 通过监听 ReplicaSet 资源来维持应用希望的状态数量,ReplicaSet 中通过 selector 来匹配所关联的 Pod,在这里考虑 ReplicaSet rsA 的,replicas 从 2 被改到 3 的场景。

从零开始入门 K8s| K8s 的应用编排与管理

首先,Reflector 会 watch 到 ReplicaSet 和 Pod 两种资源的变化,为什么我们还会 watch pod 资源的变化稍后会讲到。发现 ReplicaSet 发生变化后,在 delta 队列中塞入了对象是 rsA,而且类型是更新的记录。

Informer 一方面把新的 ReplicaSet 更新到缓存中,并与 Namespace nsA 作为索引。另外一方面,调用 Update 的回调函数,ReplicaSet 控制器发现 ReplicaSet 发生变化后会把字符串的 nsA/rsA 字符串塞入到工作队列中,工作队列后的一个 Worker 从工作队列中取到了 nsA/rsA 这个字符串的 key,并且从缓存中取到了最新的 ReplicaSet 数据。

Worker 通过比较 ReplicaSet 中 spec 和 status 里的数值,发现需要对这个 ReplicaSet 进行扩容,因此 ReplicaSet 的 Worker 创建了一个 Pod,这个 pod 中的 Ownereference 取向了 ReplicaSet rsA。

从零开始入门 K8s| K8s 的应用编排与管理

然后 Reflector Watch 到的 Pod 新增事件,在 delta 队列中额外加入了 Add 类型的 deta 记录,一方面把新的 Pod 记录通过 Indexer 存储到了缓存中,另一方面调用了 ReplicaSet 控制器的 Add 回调函数,Add 回调函数通过检查 pod ownerReferences 找到了对应的 ReplicaSet,并把包括 ReplicaSet 命名空间和字符串塞入到了工作队列中。

ReplicaSet 的 Woker 在得到新的工作项之后,从缓存中取到了新的 ReplicaSet 记录,并得到了其所有创建的 Pod,因为 ReplicaSet 的状态不是最新的,也就是所有创建 Pod 的数量不是最新的。因此在此时 ReplicaSet 更新 status 使得 spec 和 status 达成一致。

从零开始入门 K8s| K8s 的应用编排与管理

四、控制器模式总结

1、两种 API 设计方法

Kubernetes 控制器模式依赖声明式的 API。另外一种常见的 API 类型是命令式 API。为什么 Kubernetes 采用声明式 API,而不是命令式 API 来设计整个控制器呢?

首先,比较两种 API 在交互行为上的差别。在生活中,常见的命令式的交互方式是家长和孩子交流方式,因为孩子欠缺目标意识,无法理解家长期望,家长往往通过一些命令,教孩子一些明确的动作,比如说:吃饭、睡觉类似的命令。我们在容器编排体系中,命令式 API 就是通过向系统发出明确的操作来执行的。

而常见的声明式交互方式,就是老板对自己员工的交流方式。老板一般不会给自己的员工下很明确的决定,实际上可能老板对于要操作的事情本身,还不如员工清楚。因此,老板通过给员工设置可量化的业务目标的方式,来发挥员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说,老板会要求某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80%,而不会指出要达到这个市场占有率,要做的具体操作细节。

类似的,在容器编排体系中,我们可以执行一个应用实例副本数保持在 3 个,而不用明确的去扩容 Pod 或是删除已有的 Pod,来保证副本数在三个。

从零开始入门 K8s| K8s 的应用编排与管理

2、命令式 API 的问题

在理解两个交互 API 的差别后,可以分析一下命令式 API 的问题。

  • 命令 API 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错误处理;

在大规模的分布式系统中,错误是无处不在的。一旦发出的命令没有响应,调用方只能通过反复重试的方式来试图恢复错误,然而盲目的重试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假设原来的命令,后台实际上已经执行完成了,重试后又多执行了一个重试的命令操作。为了避免重试的问题,系统往往还需要在执行命令前,先记录一下需要执行的命令,并且在重启等场景下,重做待执行的命令,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多个命令的先后顺序、覆盖关系等等一些复杂的逻辑情况。

  • 实际上许多命令式的交互系统后台往往还会做一个巡检的系统,用来修正命令处理超时、重试等一些场景造成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然而,因为巡检逻辑和日常操作逻辑是不一样的,往往在测试上覆盖不够,在错误处理上不够严谨,具有很大的操作风险,因此往往很多巡检系统都是人工来触发的。

  • 最后,命令式 API 在处理多并发访问时,也很容易出现问题;

假如有多方并发的对一个资源请求进行操作,并且一旦其中有操作出现了错误,就需要重试。那么最后哪一个操作生效了,就很难确认,也无法保证。很多命令式系统往往在操作前会对系统进行加锁,从而保证整个系统最后生效行为的可预见性,但是加锁行为会降低整个系统的操作执行效率。

  • 相对的,声明式 API 系统里天然地记录了系统现在和最终的状态。

不需要额外的操作数据。另外因为状态的幂等性,可以在任意时刻反复操作。在声明式系统运行的方式里,正常的操作实际上就是对资源状态的巡检,不需要额外开发巡检系统,系统的运行逻辑也能够在日常的运行中得到测试和锤炼,因此整个操作的稳定性能够得到保证。

最后,因为资源的最终状态是明确的,我们可以合并多次对状态的修改。可以不需要加锁,就支持多方的并发访问。

从零开始入门 K8s| K8s 的应用编排与管理

3、控制器模式总结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1. Kubernetes 所采用的控制器模式,是由声明式 API 驱动的。确切来说,是基于对 Kubernetes 资源对象的修改来驱动的;
  2. Kubernetes 资源之后,是关注该资源的控制器。这些控制器将异步的控制系统向设置的终态驱近;
  3. 这些控制器是自主运行的,使得系统的自动化和无人值守成为可能;
  4. 因为 Kubernetes 的控制器和资源都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可以方便的扩展控制器模式。特别是对于有状态应用,我们往往通过自定义资源和控制器的方式,来自动化运维操作。这个也就是后续会介绍的 operator 的场景。

从零开始入门 K8s| K8s 的应用编排与管理

本文总结

这里为大家简单总结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 Kubernetes 资源对象中的元数据部分,主要包括了用来识别资源的标签:Labels, 用来描述资源的注解;Annotations, 用来描述多个资源之间相互关系的 OwnerReference。这些元数据在 K8s 运行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控制型模式中最核心的就是控制循环的概念;
  • 两种 API 设计方法:声明式 API 和命令式 API ;Kubernetes 所采用的控制器模式,是由声明式 API 驱动的;

阿里巴巴云原生微信公众号(ID:Alicloudnative)关注微服务、Serverless、容器、Service Mesh 等技术领域、聚焦云原生流行技术趋势、云原生大规模的落地实践,做最懂云原生开发者的技术公众号。

向AI问一下细节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