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bda表达式如何入门?相信很多没有经验的人对此束手无策,为此本文总结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通过这篇文章希望你能解决这个问题。
1、Lambda表达式的概念
Lambda 表达式是 JDK8 的一个新特性,可以取代大部分的匿名内部类,写出更优雅的 Java 代码,尤其在集合的遍历和其他集合操作中,可以极大地优化代码结构。JDK 也提供了大量的内置函数式接口供我们使用,使得 Lambda 表达式的运用更加方便、高效。
2、Lambda表达式对接口的要求
虽然使用 Lambda 表达式可以对某些接口进行简单的实现,但并不是所有的接口都可以使用 Lambda 表达式来实现。Lambda 规定接口中只能有一个需要被实现的方法,不是规定接口中只能有一个方法。jdk 8 中有另一个新特性:default, 被 default 修饰的方法会有默认实现,不是必须被实现的方法,所以不影响 Lambda 表达式的使用。修饰函数式接口的,要求接口中的抽象方法只有一个。这个注解往往会和 lambda 表达式一起出现。
3、Lambda的基础语法
语法形式为 () -> {},其中 () 用来描述参数列表,{} 用来描述方法体,-> 为 lambda运算符 ,读作(goes to)。
/**多参数无返回*/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NoReturnMultiParam {
void method(int a, int b);
}
/**无参无返回值*/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NoReturnNoParam {
void method();
}
/**一个参数无返回*/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NoReturnOneParam {
void method(int a);
}
/**多个参数有返回值*/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ReturnMultiParam {
int method(int a, int b);
}
/*** 无参有返回*/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ReturnNoParam {
int method();
}
/**一个参数有返回值*/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ReturnOneParam {
int method(int a);
}
4、Lambda表达式的常用示例
(1)lambda 表达式引用方法
有时候我们不是必须要自己重写某个匿名内部类的方法,我们可以可以利用 lambda表达式的接口快速指向一个已经被实现的方法。语法:方法归属者::方法名静态方法的归属者为类名,普通方法归属者为对象。
public class Exe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eturnOneParam lambda1 = a -> doubleNum(a);
System.out.println(lambda1.method(3));
//lambda2 引用了已经实现的 doubleNum 方法
ReturnOneParam lambda2 = Exe1::doubleNum;
System.out.println(lambda2.method(3));
Exe1 exe = new Exe1();
//lambda4 引用了已经实现的 addTwo 方法
ReturnOneParam lambda4 = exe::addTwo;
System.out.println(lambda4.method(2));
}
/**
* 要求
* 1.参数数量和类型要与接口中定义的一致
* 2.返回值类型要与接口中定义的一致
*/
public static int doubleNum(int a) {
return a * 2;
}
public int addTwo(int a) {
return a + 2;
}
}
(2)构造方法的引用
一般我们需要声明接口,该接口作为对象的生成器,通过 类名::new 的方式来实例化对象,然后调用方法返回对象。
interface ItemCreatorBlankConstruct {
Item getItem();
}
interface ItemCreatorParamContruct {
Item getItem(int id, String name, double price);
}
public class Exe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temCreatorBlankConstruct creator = () -> new Item();
Item item = creator.getItem();
ItemCreatorBlankConstruct creator2 = Item::new;
Item item2 = creator2.getItem();
ItemCreatorParamContruct creator3 = Item::new;
Item item3 = creator3.getItem(112, "鼠标", 135.99);
}
}
(3)lambda 表达式创建线程
我们以往都是通过创建 Thread 对象,然后通过匿名内部类重写 run() 方法,一提到匿名内部类我们就应该想到可以使用 lambda 表达式来简化线程的创建过程。
Thread t = new Thread(() -> {
for (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2 + ":" + i);
}
});
t.start();
(4)遍历集合
我们可以调用集合的public void forEach(Consumer<? super E> action) 方法,通过 lambda 表达式的方式遍历集合中的元素。以下是 Consumer 接口的方法以及遍历集合的操作。Consumer 接口是 jdk 为我们提供的一个函数式接口。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Consumer<T> {
void accept(T t);
//....
}
Array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
Collections.addAll(list, 1,2,3,4,5);
//lambda表达式 方法引用
list.forEach(System.out::println);
list.forEach(element -> {
if (element % 2 == 0) {
System.out.println(element);
}
});
(5)删除集合中的某个元素
我们通过public boolean removeIf(Predicate<? super E> filter)方法来删除集合中的某个元素,Predicate 也是 jdk 为我们提供的一个函数式接口,可以简化程序的编写。
ArrayList<Item> items = new ArrayList<>();
items.add(new Item(11, "小牙刷", 12.05 ));
items.add(new Item(5, "日本马桶盖", 999.05 ));
items.add(new Item(7, "格力空调", 888.88 ));
items.add(new Item(17, "肥皂", 2.00 ));
items.add(new Item(9, "冰箱", 4200.00 ));
items.removeIf(ele -> ele.getId() == 7);
//通过 foreach 遍历,查看是否已经删除
items.forEach(System.out::println);
(6)集合内元素的排序
在以前我们若要为集合内的元素排序,就必须调用 sort 方法,传入比较器匿名内部类重写 compare 方法,我们现在可以使用 lambda 表达式来简化代码。
ArrayList<Item>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new Item(13, "背心", 7.80));
list.add(new Item(11, "半袖", 37.80));
list.add(new Item(14, "风衣", 139.80));
list.add(new Item(12, "秋裤", 55.33));
/*
list.sort(new Comparator<Item>()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Item o1, Item o2) {
return o1.getId() - o2.getId();
}
});
*/
list.sort((o1, o2) -> o1.getId() - o2.getId());
System.out.println(list);
看完上述内容,你们掌握Lambda表达式如何入门的方法了吗?如果还想学到更多技能或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亿速云行业资讯频道,感谢各位的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