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您好,登录后才能下订单哦!

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点击 登录注册 即表示同意《亿速云用户服务条款》

redis 配置文件详解

发布时间:2020-08-08 21:40:14 来源:ITPUB博客 阅读:169 作者:haoge0205 栏目:关系型数据库

bind 0.0.0.0                 #绑定redis服务器网卡IP,默认为127.0.0.1,即本地回环地址。这样的话,访问redis服务只能通过本机的客户端连接,而无法通过远程连接。如果bind选项为空的话,那会接受所有来自于可用网络接口的连接。

protected-mode no            #设置为yes表示指定Redis以守护进程的方式启动(后台启动)。默认值为 no

port 7007

tcp-backlog 511

timeout 0                    #设置客户端连接时的超时时间,单位为秒。当客户端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发出任何指令,那么关闭该连接。默认值为0,表示不关闭。

tcp-keepalive 300         #单位是秒,表示将周期性的使用SO_KEEPALIVE检测客户端是否还处于健康状态,避免服务器一直阻塞,官方给出的建议值是300s,如果设置为0,则不会周期性的检测。

daemonize yes                #是否后台运行,yes后台运行;no不是后台运行

supervised no

pidfile "/u01/redis/7007/pid/redis_7007.pid"    #redis进程文件路径

loglevel warning            #loglevel :定义日志级别。默认值为notice,有如下4种取值:

                             debug(记录大量日志信息,适用于开发、测试阶段)

                             verbose(较多日志信息)

                             notice(适量日志信息,使用于生产环境)

                             warning(仅有部分重要、关键信息才会被记录)

logfile "/u01/redis/7007/log/redis_7007.log"    #redis日志文件路径

masterauth "ysBhqkYHDifB"                       # 

requirepass "ysBhqkYHDifB"                      #

databases 16           #设置数据库的数目。默认的数据库是DB 0 ,可以在每个连接上使用select  <dbid> 命令选择一个不同的数据库,dbid是一个介于0到databases - 1 之间的数值。默认值是 16,也就是说默认Redis有16个数据库。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默认值为yes。当启用了RDB且最后一次后台保存数据失败,Redis是否停止接收数据。这会让用户意识到数据没有正确持久化到磁盘上,否则没有人会注意到灾难(disaster)发生了。如果Redis重启了,那么又可以重新开始接收数据了

rdbcompression yes     #默认值是yes。对于存储到磁盘中的快照,可以设置是否进行压缩存储。如果是的话,redis会采用LZF算法进行压缩。如果你不想消耗CPU来进行压缩的话,可以设置为关闭此功能,但是存储在磁盘上的快照会比较大。

rdbchecksum yes    #默认值是yes。在存储快照后,我们还可以让redis使用CRC64算法来进行数据校验,但是这样做会增加大约10%的性能消耗,如果希望获取到最大的性能提升,可以关闭此功能。

dbfilename "redis_7007_dump.rdb"   #设置快照的文件名,默认是 dump.rdb

dir "/u01/redis/7007/data"      #设置快照文件的存放路径,这个配置项一定是个目录,而不能是文件名。使用上面的 dbfilename 作为保存的文件名。

slave-serve-stale-data yes  #默认值为yes。当一个 slave 与 master 失去联系,或者复制正在进行的时候,slave 可能会有两种表现:

                             1) 如果为 yes ,slave 仍然会应答客户端请求,但返回的数据可能是过时,或者数据可能是空的在第一次同步的时候 

                             2) 如果为 no ,在你执行除了 info he salveof 之外的其他命令时,slave 都将返回一个 "SYNC with master in progress" 的错误

slave-read-only yes      #配置Redis的Slave实例是否接受写操作,即Slave是否为只读Redis。默认值为yes。

repl-diskless-sync no     #主从数据复制是否使用无硬盘复制功能。默认值为no。

repl-diskless-sync-delay 5   #当启用无硬盘备份,服务器等待一段时间后才会通过套接字向从站传送RDB文件,这个等待时间是可配置的。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一旦传送开始,就不可能再为一个新到达的从站服务。从站则要排队等待下一次RDB传送。因此服务器等待一段  时间以期更多的从站到达。延迟时间以秒为单位,默认为5秒。要关掉这一功能,只需将它设置为0秒,传送会立即启动。默认值为5。

repl-disable-tcp-nodelay no   #同步之后是否禁用从站上的TCP_NODELAY 如果你选择yes,redis会使用较少量的TCP包和带宽向从站发送数据。但这会导致在从站增加一点数据的延时。  Linux内核默认配置情况下最多40毫秒的延时。如果选择no,从站的数据延时不会那么多,但备份需要的带宽相对较多。默认情况下我们将潜在因素优化,但在高负载情况下或者在主从站都跳的情况下,把它切换为yes是个好主意。默认值为no。

slave-priority 100       #

min-slaves-to-write 0

min-slaves-max-lag 10

maxmemory 2gb          #设置客户端最大并发连接数,默认无限制,Redis可以同时打开的客户端连接数为Redis进程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32(redis server自身会使用一些),如果设置 maxclients为0 。表示不作限制。当客户端连接数到达限制时,Redis会关闭新的连接并向客户端返回max number of clients reached错误信息。

maxmemory-policy volatile-lru   #当内存使用达到最大值时,redis使用的清楚策略。有以下几种可以选择:

                                 1)volatile-lru   利用LRU算法移除设置过过期时间的key (LRU:最近使用 Least Recently Used ) 

                                 2)allkeys-lru   利用LRU算法移除任何key 

                                 3)volatile-random 移除设置过过期时间的随机key 

                                 4)allkeys-random  移除随机ke

                                 5)volatile-ttl   移除即将过期的key(minor TTL) 

                                 6)noeviction  noeviction   不移除任何key,只是返回一个写错误 ,默认选项

appendonly no   #默认redis使用的是rdb方式持久化,这种方式在许多应用中已经足够用了。但是redis如果中途宕机,会导致可能有几分钟的数据丢失,根据save来策略进行持久化,Append Only File是另一种持久化方式,  可以提供更好的持久化特性。Redis会把每次写入的数据在接收后都写入appendonly.aof文件,每次启动时Redis都会先把这个文件的数据读入内存里,先忽略RDB文件。默认值为no。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aof文件名,默认是"appendonly.aof"

appendfsync everysec   #aof持久化策略的配置;no表示不执行fsync,由操作系统保证数据同步到磁盘,速度最快;always表示每次写入都执行fsync,以保证数据同步到磁盘;everysec表示每秒执行一次fsync,可能会导致丢失这1s数据

no-appendfsync-on-rewrite no    #在aof重写或者写入rdb文件的时候,会执行大量IO,此时对于everysec和always的aof模式来说,执行fsync会造成阻塞过长时间,no-appendfsync-on-rewrite字段设置为默认设置为no。如果对延迟要求很高的应用,这个字段可以设置为yes,否则还是设置为no,这样对持久化特性来说这是更安全的选择。   设置为yes表示rewrite期间对新写操作不fsync,暂时存在内存中,等rewrite完成后再写入,默认为no,建议yes。Linux的默认fsync策略是30秒。可能丢失30秒数据。默认值为no。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默认值为100。aof自动重写配置,当目前aof文件大小超过上一次重写的aof文件大小的百分之多少进行重写,即当aof文件增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Redis能够调用bgrewriteaof对日志文件进行重写。当前AOF文件大小是上次日志重写得到AOF文件大小的二倍(设置为100)时,自动启动新的日志重写过程。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设置允许重写的最小aof文件大小,避免了达到约定百分比但尺寸仍然很小的情况还要重写。

aof-load-truncated yes     #aof文件可能在尾部是不完整的,当redis启动的时候,aof文件的数据被载入内存。重启可能发生在redis所在的主机操作系统宕机后,尤其在ext4文件系统没有加上data=ordered选项,出现这种现象  redis宕机或者异常终止不会造成尾部不完整现象,可以选择让redis退出,或者导入尽可能多的数据。如果选择的是yes,当截断的aof文件被导入的时候,会自动发布一个log给客户端然后load。如果是no,用户必须手动redis-check-aof修复AOF文件才可以。默认值为 yes。

lua-time-limit 5000       #一个lua脚本执行的最大时间,单位为ms。默认值为5000.

cluster-enabled yes         #集群开关,默认是不开启集群模式。

cluster-config-file "nodes-7007.conf"        #集群配置文件的名称,每个节点都有一个集群相关的配置文件,持久化保存集群的信息。 这个文件并不需要手动配置,这个配置文件有Redis生成并更新,每个Redis集群节点需要一个单独的配置文件。请确保与实例运行的系统中配置文件名称不冲突。默认配置为nodes-6379.conf。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            #可以配置值为15000。节点互连超时的阀值,集群节点超时毫秒数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          #

slowlog-max-len 128

latency-monitor-threshold 0

notify-keyspace-events ""

hash-max-ziplist-entries 512

hash-max-ziplist-value 64

list-max-ziplist-size -2

list-compress-depth 0

set-max-intset-entries 512

zset-max-ziplist-entries 128

zset-max-ziplist-value 64

hll-sparse-max-bytes 3000

activerehashing yes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normal 0 0 0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slave 0 0 0

client-output-buffer-limit pubsub 32mb 8mb 60

hz 10

aof-rewrite-incremental-fsync yes

# Generated by CONFIG REWRITE

cluster-require-full-coverage no    #默认情况下,集群全部的slot有节点负责,集群状态才为ok,才能提供服务。  设置为no,可以在slot没有全部分配的时候提供服务。不建议打开该配置,这样会造成分区的时候,小分区的master一直在接受写请求,而造成很长时间数据不一致。


##LAZYFREE

lazyfree-lazy-eviction yes

lazyfree-lazy-expire yes

lazyfree-lazy-server-del yes

repl-timeout 600

cluster-migration-barrier 0    #可以配置值为1。master的slave数量大于该值,slave才能迁移到其他孤立master上,如这个参数若被设为2,那么只有当一个主节点拥有2 个可工作的从节点时,它的一个从节点会尝试迁移。

cluster-slave-validity-factor 600     #可以配置值为10。在进行故障转移的时候,全部slave都会请求申请为master,但是有些slave可能与master断开连接一段时间了,  导致数据过于陈旧,这样的slave不应该被提升为master。该参数就是用来判断slave节点与master断线的时间是否过长。判断方法是:比较slave断开连接的时间和(node-timeout * slave-validity-factor) + repl-ping-slave-period     如果节点超时时间为三十秒, 并且slave-validity-factor为10,假设默认的repl-ping-slave-period是10秒,即如果超过310秒slave将不会尝试进行故障转移


向AI问一下细节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