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您好,登录后才能下订单哦!

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点击 登录注册 即表示同意《亿速云用户服务条款》

苹果当了自动驾驶创业明星接盘侠,吴恩达旗下Drive.ai黯然清场

发布时间:2020-08-08 04:22:57 来源:ITPUB博客 阅读:165 作者:dicksonjyl560101 栏目:互联网科技

https://www.toutiao.com/a6706705880471044621/


苹果当了自动驾驶创业明星接盘侠,吴恩达旗下Drive.ai黯然清场

【新智元导读】 6月25日,一份文件显示,吴恩达背书的无人驾驶项目Drive.ai将于本周五关闭。与此同时,苹果对Drive.ai完成收购。

曾经备受瞩目的一支无人驾驶明星项目,如今却黯然离场。

25日,一份提交给加州就业发展局的公开文件显示,无人驾驶初创公司 Drive.ai将于本周五关闭办公室,并遣散90名员工

同时另一则消息也浮出水面: 苹果对Drive.ai完成收购

收购金额未公布,而这一名义上的收购,实际上是Drive.ai的部分员工加入苹果的自动驾驶研发部门,这些员工近期领英个人页面信息的更新也证实了这一消息。

作为被知名人工智能专家 吴恩达 背书的无人驾驶项目,Drive.ai从一诞生起便自带光环,凭借着吴恩达在业界的影响力以及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Drive.ai也获得了许多知名投资机构的亲睐,乘着无人驾驶创业热潮,Drive.ai的发展一度顺风顺水,甚至在一众同类项目中脱颖而出,率先进行商业化尝试。

但随着无人驾驶行业在技术、监管方面面临的瓶颈日益凸显,Drive.ai的明星效应逐渐淡去,无法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成为阻碍其继续获得资金支持的障碍。

今年初,Drive.ai开始寻求出售,同时团队成员开始出走,原先计划扩张至170人规模的团队最终缩水至不及百人,Drive.ai剩余团队最终被苹果收购虽然算不上最差的结局,但显然与该公司最初雄心勃勃的目标相去甚远,曾担任Drive.ai董事的吴恩达本人,也将精力转移到他创办的其他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上。

吴恩达的“嫡系”组成的“豪华阵容”

Drive.ai从诞生之日起便自带光环。2015年,这家从事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初创公司正式成立,其主要成员由知名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所带领的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学生所组成。

苹果当了自动驾驶创业明星接盘侠,吴恩达旗下Drive.ai黯然清场

2017年初,在MIT Technology Review主办的Emtech Digital大会上,成立以来一直对外保持低调、神秘的Drive.ai首次公开亮相。

这次的活动发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花絮,当时担任百度首席科学家的吴恩达作为本次活动最为重磅的嘉宾,原先是要发表主旨演讲,但活动开始前几天,却传出吴恩达卸任百度首席科学家一职的消息,就在所有人期待他在此次活动中亮相时,他却临时取消了出席这一活动。

但吴恩达的妻子Carol Reiley却以Drive.ai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参加了这一活动,同样引来了更多的关注,在这次活动上,她与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曾是吴恩达过去在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学生Sameep Tandon,一同在会上展示了Drive.ai目前在无人驾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彼时,基于吴恩达和Drive.ai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外界一度猜测,吴恩达在离开百度后,很可能加入Drive.ai,从事与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的创业活动,但腾讯《潜望》在当时的活动现场向吴恩达的妻子Carol Reiley求证此事时,得到了后者明确的否认,她表示,吴恩达并不会加入Drive.ai,而是以顾问的身份给予业务上的指导和帮助。

在当天的活动上,外界第一次有机会看到Drive.ai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方面的成果,但是是通过一段测试视频的形式。在当天的活动上,Reiley展示了一段装载有Drive.ai无人驾驶系统的车辆在下雨的夜晚街道上进行无人驾驶的视频,显示此前困扰包括谷歌在内的很多进行无人驾驶研发的公司的雨天驾驶的难题已经被Drive.ai的技术所克服。

Reiley当时表示,Drive.ai欢迎外界参加试驾活动,参与者可以亲自坐在车内体验无人驾驶。

依靠吴恩达的背书和实力雄厚的团队,Drive.ai获得了许多知名投资机构的亲睐,在成立两年后已经获得120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北极光创投、Oriza Ventures等。

从无人驾驶技术展示到商业化尝试

在经过了几年的研发和测试后,Drive.ai开始进行无人驾驶的商业化尝试。去年7月,Drive.ai宣布,在美国得克萨斯州Frisco正式 开放无人驾驶叫车接送服务,该服务类似于无人驾驶版的Uber,用户通过手机应用召唤Drive.ai车辆进行接送,但路线相对固定,是预先规划好的路线,上车和下车地点也固定。

苹果当了自动驾驶创业明星接盘侠,吴恩达旗下Drive.ai黯然清场

Drive.ai联合创始人王弢当时对腾讯《潜望》表示,该项目将是得克萨斯州首个向公众开放的无人驾驶车服务。

Drive.ai表示,这一无人驾驶服务项目要解决的是交通中“最后一英里”的问题,即在“走路太远,开车太近(或者由于太拥挤而难以找到停车位)”的距离之间提供出行服务。

在项目初始阶段,车上将会有安全驾驶员坐在驾驶座上,全程监控车辆的运行,但Drive.ai表示,计划很快让安全员坐在乘客座位上,与乘客一起体验无人驾驶过程,并最终提供车上只有乘客的无人驾驶体验。

王弢表示,目前公司有约120人的团队,是一支多学科、跨领域的专业团队,在传感器融合、认知、决策规划、定位、线下模拟等各个子模块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Drive.ai计划在今年三季度将团队扩张至170人。

此时,吴恩达的角色已经变成了Drive.ai的董事,王弢当时对《潜望》称,吴恩达自从加入以后,一直非常积极参与公司各项事务,特别是在公司战略方向上给出了许多指导性的建议。

在进行商业化尝试的同时,Drive.ai继续通过各种方式向外界展示其自动驾驶技术实力,当年5月份,Drive.ai对外展示了一份长达4分钟的车内视角无人驾驶测试视频,Drive.ai的无人驾驶车全程驾驶座上并没有人,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根据这段3倍速播放的视频演示,这辆无人驾驶车从停车位驶出,穿越一条6车道的公共路段,在穿越前,车辆对横向车道上的路况进行了判断,途中车辆还经过了环形道路以及落日夕阳对检测系统的干扰,对这些道路情况,车辆都完成了顺利应对。

在视频的右下角,Drive.ai还展示了车辆行驶过程中对物体识别的增强现实影像,以展示该系统运用传感器数据对道路上的车辆、行人、自行车手等物体的识别,通过这些实时数据,车辆可以进行以安全和最大化乘客舒适度的路线规划。

到2017年9月,Drive.ai已经完成了5轮总额7700万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2亿美元,更多的知名投资机构加入,包括GGV资本、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英伟达风投部门等。

结束独立运营员工加入苹果

然而,就在一切似乎发展的顺风顺水之时,事情却开始悄悄起了变化。2018年3月份,Uber在亚利桑那州进行无人驾驶测试的车辆撞伤行人致死,两个月后,谷歌旗下Waymo一辆正在进行无人驾驶测试的车辆也陷入一次严重车祸,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再度引起广泛讨论。

接二连三的事故让人们逐渐认清了现实:完全意义上的自动驾驶并不会很快实现,由于技术和监管等各方面的制约,自动驾驶这一细分行业却并没有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在大量资金涌入这一领域后,人们却失望地发现,进展并没有之前预想地那么大。

Drive.ai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自2017年9月份完成一轮1500万美元的融资后,Drive.ai在接下来的近2年时间没有再获得更多的融资,今年2月份,原联合创始人王弢已经离开公司。

与此同时,Drive.ai寻求出售的消息从2019年年初开始便已经在业内传开,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许多与Drive.ai接触的潜在收购方中,苹果表现出最大的兴趣,具体是苹果旗下被称为“泰坦项目”的从事无人驾驶技术的部门。

但苹果自身的自动驾驶部门,一直让外界捉摸不透。该部门据称一度有多达5000人的规模,显示苹果在无人驾驶方面野心勃勃,去年年底,苹果重新召回原先负责硬件、后加入特斯拉的高管Doug Field,更进一步向外界传达了其推进该业务的决心。

但今年初却又传出苹果解雇了近200名自动驾驶部门的员工的消息,让苹果自动驾驶的前途命运又生出新的不确定性。

到了今年4月份,关于苹果准备收购Drive.ai的消息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有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收购的目标主要是Drive.ai的自动驾驶相关人才,其他硬件类资产并不是苹果感兴趣的目标。

6月25日,一份提交给加州就业发展部的公开文件,正式揭开了Drive.ai这家成立4年的初创公司接下来的命运。本周五,Drive.ai将正式关闭办公室,同时遣散90名员工。

与此同时,部分原Drive.ai员工的领英个人档案页面就职公司信息一栏也变成了“苹果特殊项目部”。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苹果收购Drive.ai完成于6月6日,该消息也得到了苹果方面的确认,苹果称已经雇佣了来自Drive.ai的“数十名工程师”,此次收购的金额并没有对外公布。

至此,一家明星创业公司的独立发展之路就此终结,尽管在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这并不能算是一个很差的结果,但一定与Drive.ai最初所设定的目标并不相符,吴恩达本人也将注意力重心放在了他的其他人工智能领域的项目上,包括提供一系列深度学习课程的教育平台Deeplearning.ai,以及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化转型服务的Landing.ai。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腾旭科技”

原文标题:《Drive.ai的诞生、繁华与黯然离场》


向AI问一下细节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