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数据中心时,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三层方法。此方法包括经典的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常被称为三层拓扑结构。数据中心设计正在从这种三层方法向更特定的数据中心演变,呈现出朝两层主干-叶节点架构发展的现代趋势。
光纤通道存储是整合在以太网上的,可与其他以太网流量和IP流量共存。
FCoE并不是必须的;许多虚拟化数据中心的部署都使用IP存储。
不同虚拟化数据中心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网络矩阵本身。
构建数据中心网络矩阵时,一定要考虑到将来会在每台主机上运行的虚拟机数量和应用数量,这些信息可为使用超载比提供指导。
虚拟化数据中心设计会使用各种QoS功能来对使用和连接第一台ToR交换机相同的上行链路的各种流量模型提供不同的优先级。在虚拟化数据中心运行的典型应用类型常常采用所谓的三层应用模型:由特定的应用、数据库和Web服务器组合而成。每一层通常运行在一台专门的虚拟机上。在企业部署中,数据库常常托管在裸机服务器上。
通过在同一台物理计算机上运行多个虚拟机和应用,硬件资源就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存储被视为一个没有物理边界的资源池。
存储虚拟化适用于大型的存储区域网络(SAN)阵列,本地工作站硬盘驱动器的逻辑分区,或者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
负载均衡允许用户将多个web服务器和应用作为一个实例来访问,而不是采用每台服务器一个实例的方法。
编排指的是协调地配置虚拟化资源池和虚拟实例。
大数据的属性:数据量、速率、种类和复杂性。
大数据通常不包含唯一标识符。
大数据组件需要与企业当前的业务模式相集成。
无法有效处理突发流量的网络将会丢弃数据包,因此设备需要优化缓冲区来承受突发流量。
在选择交换机和路由器时,一定要确保其架构采用了可有效处理突发流量的缓冲区和队列策略。
优秀的网络设计必须考虑到网络中的关键位置在真实负载下发生不可接受的拥塞的可能性。
超载配置网络需要很高的成本。一般可接受的超载比是,服务器接入层约为4:1,接入层与汇聚层或核心之间为2:1。
一个集群的推荐配置依赖于工作负载特征。
任何与网络延迟相关的优化必须从网络级分析开始。“先架构,后设备”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应用级延迟对于工作负载的影响比网络级延迟大得多,应用级延迟主要是由应用逻辑造成的。
网络流量在数据中心内通常为东西向的流量模式。规模性部署可通过POD模型来实现。
大数据基于IP,而HPC通常基于以太网而不是IP。
HPC存储通常不需要光纤通道,任何特定的存储网络也不受交换机上的地址约束。
HPC设计的典型网络超载比为2:1。要想实现更低成本的设计,可增加超载比,最高通常为5:1。
高频交易(HFT)环境是最具代表性的超低延迟(ULL)数据中心。
源复制提供了将市场数据信息复制到处理市场数据的不同目标服务器(称为源处理器)的最快方式。(Nexus 3548-50纳秒)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MSDC)系统是一种基于clos矩阵,使用思科平台构建的参考架构。
EoR是经典的数据中心模型,其中交换机放在数据中心机柜列的一端。每个机架有电缆连接到列端网络设备。
MoR是EoR模型的一种变形。使用MoR,网络位于中部。减少了电缆长度的要求。
ToR是目前最常用的。它定义了将服务器连接到位于同一个机架内的交换机的架构。
在设计网络时会假设一些组件是会发生故障的,而不是尝试让网络组件完美无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