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架构中的指令集和特权模式是什么 ,很多新手对此不是很清楚,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详细讲解,有这方面需求的人可以来学习下,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从2010年开始的RISC-V 项目,已经有10年的时间,RISC-V基金会先后批准了RISC-V Base ISA, Privileged Architecture,Processor Trace等规范。RISC-V对Linux的基本支持也已经完成。本文尝试通俗易懂的介绍RISC-V对于Linux的基本支持,包括指令集和异常处理。内存管理,迁移到RISC-V,UEFI,KVM等支持,欢迎继续关注本公众号。
ISA
眼见为实,下面就是RISC-V的汇编语言了。从笔者代码中反汇编得来,功能是把传入的字符c,通过RISC-V提供的标准接口(此处指OpenSBI,见 下文 )输出到终端。
名正才能言顺,RISC-V指令集规范
想做好一个生态,需要大家对齐目标,RISC-V的规范( Specifications,参考链接1)就起了这样的作用,目前的规范分成两部分,第1卷是非特权指令,第2卷是特权指令。在第一卷中,RISC-V已经定义了RV32I和RV64I两个基础整数运算,并有如下扩展。
现在问题来了,这么多规范,大家如果用的指令集不一致,岂不是没法互操作了?别急,RISC-V还定义了下面指令集组合。
为了提高指令密度,更节省存储空间,RISC-V还有上述的C扩展(压缩指令),例如RV32GC表示使用压缩指令的RV32G指令集,RV64GC表示使用压缩指令的RV64G指令集。根据Andrew Waterman的测试,在Spec2006(一个测试cpu性能的商用测试套)中,RV32GC和RV64GC分别比RV32G和RV64G节省30%+的空间,而性能变化不大,见 参考资料2 。
除了非特权指令,RISC-V的规范还包括特权指令。Privileged Spec里面Machine ISA和Supervisor ISA已经release了1.11版本。而虚拟化Virtualization ISA目前是0.6,还在讨论中。
ISA简述
了解指令集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架构。RISC-V是一个RISC架构。所有的运算都在寄存器之间进行,通过单独的load和store指令,把数据从内存中读出或写回。整体的指令集架构方面,包云岗老师带领团队已经做了很好的中文翻译(参考链接3) ,我这边就不再详细的展开讲,仅仅举两个例子
“Addi sp,sp,-32”是把sp寄存器的值减32并保存到sp寄存器中,这条指令在准备本函数自己的栈空间。
“Sd ra,24(sp)”是把本返回地址(ra)保存到栈上,24(sp)表示相对+24的位置,这是RISC-V二进制调用规范定义的。
伪汇编
平时读代码的时候,除了架构中定义的汇编指令还会遇到伪汇编。伪汇编是一些帮助我们平时手写汇编提高效率的东西。比如说寄存器的赋值,下面的一条li伪指令会被翻译为lui和addiw两条指令。
再举个例子,csrw用于写入csr寄存器。其中csr的全称是Control and Status Register,主要是和特权管理相关的寄存器。
异常处理
了解了基本的汇编语言,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的了解RISC-V的异常,这是操作系统的职责之一(另一个重要职责是虚拟内存的管理,在下一篇文章介绍)。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与ARM和X86对比下。
大约40年前,x86架构有了如上图的保护模式。其中Level0跑操作系统,Level3跑应用。为了支持虚拟化,x86引入了VMX operation(如下图),Guest操作系统和应用运行在non-root模式,Hypervisor运行在root模式。在这样的设计下,支持Type-1和Type-2的虚拟机技术都比较方便,并且原有的操作系统不需要任何修改就可以作为Guest操作系统运行。不过早期的x86虚拟化也有缺点,例如不支持二级页表转换,需要用shadow page table,这样效率很低,直到EPT的引入解决这一问题。
相比之下,ARM架构采取了不同的方式。由于ARM架构下已经有了如下图的Normal和Secure world设计(这里指的是Normal world的操作系统,例如Linux,可以不加修改的运行在Secure world)。没有用类似x86添加VMX root和non-root的operation的形式。
而是如下图添加了新的一个异常级别EL2(下图的Hypervisor),很容易理解的是EL2比EL1有更多的级别。问题在于EL2并不是EL1的复制,也就是说Linux kernel没法直接运行在EL2上。对于Xen这种典型的Type-1虚拟化机制没问题,Xen hypervisor可以很开心的运行在EL2。但是对于KVM,KVM作为Linux kernel的一个模块,就比较尴尬:KVM需要EL2的一些权限,但是Linux又只能运行在EL1。于是原本在x86上完整的KVM被拆成了high-visor和low-visor(需要EL2特权能力的部分)两部分。平时KVM的high-visor愉快和Linux kernel一起运行在EL1,当需要虚拟化管理的特权操作时,KVM从high-visor陷入到low-visor处理。
ARM的虚拟化技术比x86的晚了很多年,有个好处是可以完成x86多次迭代得到的状态,例如前文提到的x86为了避免shadow page table引入的EPT,在ARM虚拟化扩展时是原生支持的。同时,ARM的虚拟化扩展在32位和64位架构下是完全一样的,早期的虚拟化工作,不论是xen还是KVM的工作都是在32位的ARMv7a架构的Cortex-A15和Cortex-A7上完成的。这样ARM64推出后,虚拟化这部分工作不需要重新做。至于ARM虚拟化上更多异常处理导致的性能问题,从ARMv8.1开始,有了VHE模式,支持把EL1下沉到EL2运行,这样KVM ARM就没有了前述的开销。
从上述历史可以看出,软硬件的协同,灵活可扩展的设计非常重要。RISC-V的设计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在没有虚拟化特性情况下,RISC-V最多支持三个特权级别。通常来说,为了支持Linux这样的Rich OS,需要同时支持这三个模式。每一层有不同的权限。Bootloader/BIOS/UEFI运行系统的最高级别machine mode,Linux kernel运行在supervisor mode,应用运行在user mode。默认情况下,所有的异常都在machine mode处理。在有Linux kernel时,这样明显降低了效率:所有原本可以由Linux kernel处理的异常,例如应用的缺页异常,都需要先陷入到machine mode再转发给kernel。为了允许软件系统更灵活的管理异常,RISC-V引入了delegation机制,可以选择把一部分异常和中断由硬件直接交给supervisor mode的kernel处理。
现在问题来了,RISC-V的虚拟化是如何设计的呢?很明显,虚拟化的特权级别需要支持Linux kernel这种Rich OS。所以RISC-V没有像早期的ARM虚拟化一样把虚拟化异常直接直接加到supervisor mode和machine mode之间,而是定义了独立的virtualization mode,这个mode再与user和supervisor mode组合,于是有了下面的表格。
(表格来自The RISC-V Instruction Set Manual, Volume II: Privileged Architecture, Document Version 1.12-draft Table 5.1)
这么说有点抽象,用RISC-V kVM作者之一的Anup Patel画的图表示(图片已获得作者授权, 原图见参考链接4)。
备注:RISC-V虚拟化规范目前处于0.6草稿状态,未来可能还会有些小的变化。
SBI
了解了RISC-V的特权模式,不同层次的软件调用遵循什么样的规范呢?RISC-V的设计中,下层(硬件/软件)对上层透明,规范会定义二进制接口,对具体如何实现没有要求。例如Linux kernel在supervisor mode,对下面的特权级别,通过SBI(Supervisor Binary Interface)访问,SBI访问的软件称为SEE(Supervisor Execution Environment),SEE可以是bootloader,BIOS,也可以Hypervisor。和SEE类似的还有支持应用的运行环境AEE。
(图片来自The RISC-V Instruction Set Manual, Volume II: Privileged Architecture, Document Version 1.12-draft Figure 1.1)
SBI的规范见参考链接5,规范定义了SBI的能力,例如获得SBI规范的版本,发送或接收一个字符,remote fence,设置timer,发送IPI中断,管理RISC-V处理器(RISC-V中称为hart)等,以及SBI的二进制调用规范。截止这篇文章,SBI是0.3 draft,这个版本主要是增加了用于系统复位的SBI接口。既然SBI是个规范,那就有各种实现,OpenSBI就是其中一个实现,这个实现支持generic(用于支持qemu的RISC-V virt machine),sifive和k210等芯片。
这么说有点抽象,咱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想写一个简单的从supervisor mode调用SBI接口打印字符的代码,要怎么做呢?
首先,假设,我们以及有了c语言的运行环境,那我们需要根据SBI定义的二进制调用规范,使用寄存器a7传递指定的extension ID。
(图片来自 RISC-V Supervisor Binary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Version 0.3-rc0 p6)
从下图可以看到,extension ID是1。同时我们看到函数原型是通过第一个参数传入字符ch。
(图片来自 RISC-V Supervisor Binary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Version 0.3-rc0 p6)
RISC-V使用哪个寄存器保存第一个参数呢?根据RISC-V ELF psABI
specification的整数寄存器调用约定( 参考链接6 ),我们可以看到寄存器a0用于传递第一个参数。发送一个字符的对应的代码是这个样子
写了SBI调用接口,还没有万事大吉,如果希望bootloader直接加载我们的代码,我们还需要自己准备c语言运行环境。加上下面几行汇编即可。
cpu_enter里面会打印字符串。我们选择使用OpenSBI的fw_jump从固定的0x80200000加载我们的二进制,启动效果如下。最后一行“Hello XU Xiake“是上面代码打印的。希望我们像徐霞客一样,通过编写代码,游览RISC-V的各种特性。
看完上述内容是否对您有帮助呢?如果还想对相关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或阅读更多相关文章,请关注亿速云行业资讯频道,感谢您对亿速云的支持。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