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Java阻塞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的相关知识,内容详细易懂,操作简单快捷,具有一定借鉴价值,相信大家阅读完这篇Java阻塞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文章都会有所收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Java1.4以前,Java的网络编程是只有阻塞方式的,在Java1.4以及之后,Java提供了非阻塞的网络编程API.从Java的发展来看,由于Java的快速发展,JVM性能的提升,涉足到服务端应用程序开发也越来越多,要求高性能的网络应用越来越多,这是Java推出非阻塞网络编程的最主要原因吧。
在阻塞的网络编程方式中,针对于每一个单独的网络连接,都必须有一个线程对应的绑定该网络连接,进行网络字节流的处理。下面是一段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ServerSocket ssc = new ServerSocket(23456); while (true) { System.out.println("Enter Accept:"); Socket s = ssc.accept(); try { (new Thread(new Worker(s))).start(); } catch (Exception e) { // TODO e.printStackTrace(); }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static class Worker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Socket s; private boolean running = true;; public Worker(Socket s) { this.s = s; } public void run() { try { InputStream is = s.getInputStream(); OutputStream os = s.getOutputStream(); while (running) { byte[] b = this.readByLength(is, 1024); this.process(b); } } catch (Throwable t) { // TODO t.printStackTrace(); } } private byte[] readByLength(InputStream is, int contLen) throws IOException { byte[] b = new byte[contLen]; int off = 0; int length = 0; while ((length = is.read(b, off, contLen - off)) >= 0) { off = +length; if (off >= contLen) { break; } } return b; } private void process(byte[] b) { } }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看到有两个阻塞的方法,是ServerSocket的accept()方法;和InputStream的read()方式。因此我们需要两类型的线程分别进行处理。而且每一个阻塞方法所绑定的线程的生命周期和网络连接的生命周期是一致的。基于以上的原因,NIO应运而生,一方面,为每一个网络连接建立一个线程对应,同时每一个线程有大量的线程处于读写以外的空闲状态,因此希望降低线程的数量,降低每个空闲状态,提高单个线程的运行执行效率,实际上是在更加充分运用CPU的计算、运行能力(因为,如果有大量的链路存在,就存在大量的线程,而大量的线程都阻塞在read()或者write()方法,同时CPU又需要来回频繁的在这些线程中间调度和切换,必然带来大量的系统调用和资源竞争.);另外一方面希望提高网络IO和硬盘IO操作的性能。在NIO主要出现了三个新特性:
1.数据缓冲处理(ByteBuffer):由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数据通信的原始类型是byte,也是IO数据操作的基本单元,在NIO中,每一个基本的原生类型(boolean除外)都有Buffer的实现:CharBuffer、IntBuffer、DoubleBuffer、ShortBuffer、LongBuffer、FloatBuffer和ByteBuffer,数据缓冲使得在IO操作中能够连续的处理数据流。当前有两种ByteBuffer,一种是Direct ByteBuffer,另外一种是NonDirect ByteBuffer;ByteBuffer是普通的Java对象,遵循Java堆中对象存在的规则;而Direct ByteBuffer是native代码,它内存的分配不在Java的堆栈中,不受Java内存回收的影响,每一个Direct ByteBuffer都是直接分配的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也是NIO提高性能的重要办法之一。另外数据缓冲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基于一个数据缓冲可以建立一个或者多个逻辑的视图缓冲(View Buffer).比方说,通过View Buffer,可以将一个Byte类型的Buffer换作Int类型的缓冲;或者一个大的缓冲转作很多小的Buffer。之所以称为View Buffer是因为这个转换仅仅是逻辑上,在物理上并没有创建新的Buffer。这为我们操作Buffer带来诸多方便。
2.异步通道(Channel):Channel是一个与操作系统紧密结合的本地代码较多的对象。通过Channel来实现网络编程的非阻塞操作,同时也是其与ByteBuffer、Socket有效结合充分利用非阻塞、ByteBuffer的特性的。在后面我们会看到具体的SocketChannel的用法。
3.有条件的选择(Readiness Selection):大多数操作系统都有支持有条件选择准备就绪IO通道的API,即能够保证一个线程同时有效管理多个IO通道。在NIO中,由Selector(维护注册进来的Channel和这些Channel的状态)、SelectableChannel(能被Selector管理的Channel)和SelectionKey(SelectionKey标识Selector和SelectableChannel之间的映射关系,一旦一个Channel注册到Selector中,就会返回一个SelectionKey对象。SelectionKey保存了两类状态:对应的Channel注册了哪些操作;对应的Channel的那些操作已经准备好了,可以进行相应的数据操作了)结合来实现这个功能的。
NIO的包中主要包含了这样几种抽象数据类型:
◆ Buffer:包含数据且用于读写的线形表结构。其中还提供了一个特殊类用于内存映射文件的I/O操作。
◆ Charset:它提供Unicode字符串影射到字节序列以及逆映射的操作。
◆ Channels:包含socket,file和pipe三种管道,都是全双工的通道。
◆ Selector:多个异步I/O操作集中到一个或多个线程中(可以被看成是Unix中select()函数的面向对象版本)。
NIO非阻塞的典型编程模型如下:
private Selector selector = null;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BUF_LENGTH = 1024; public void start() throws IOException { if (selector != null) { selector = Selector.open(); } ServerSocketChannel ssc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ssc.socket(); serverSocket.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80)); ssc.configureBlocking(false); ssc.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ACCEPT); try { while (true) { int nKeys = UnblockServer.this.selector.select(); if (nKeys > 0) { Iterator it = selector.selectedKeys().iterator(); while (it.hasNext()) { SelectionKey key = (SelectionKey) it.next(); if (key.isAcceptable()) {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 = (ServerSocketChannel) key.channel(); SocketChannel channel = server.accept(); if (channel == null) { continue; } 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 if (key.isReadable()) { readDataFromSocket(key); } it.remove(); } } } } catch (IOException ioe) { ioe.printStackTrace(); } } /** * @param key * @throws IOException */ private void readDataFromSocket(SelectionKey key) throws IOException { ByteBuffer buf = ByteBuffer.allocate(BUF_LENGTH); SocketChannel sc = (SocketChannel) key.channel(); int readBytes = 0; int ret; try { while ((ret = sc.read(buf.buf())) > 0) { readBytes += ret; } } finally { buf.flip(); } // process buffer // buf.clear(); }
从这段程序,我们基本可以了解到NIO网络编程的一些特点,创建一个SocketServer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需要指定非阻塞模式,需要创建一个Channel然后注册到Selector中去,同样,建立一个网络连接过程也是一样的模式,然后就是有条件的选择(Readiness Selection).这样,我们的每一个线程只需要处理一类型的网络选择。在代码上,我们发现处理的方式和阻塞完全不一样了,我们需要完全重新考虑如何编写网络通信的模块了:
1.持久连接的超时问题(Timeout),因为API没有直接的支持timeout的参数设置功能,因此需要我们自己实现一个这样功能。
2.如何使用Selector,由于每一个Selector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大量链接和消息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使用多个Selector.
3.在非阻塞情况下,read和write都不在是阻塞的,因此需要考虑如何完整的读取到确定的消息;如何在确保在网络环境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一定将数据写进IO中。
4.如何应用ByteBuffer,本身大量创建ByteBuffer就是很耗资源的;如何有效的使用ByteBuffer?同时ByteBuffer的操作需要仔细考虑,因为有position()、mark()、limit()、capacity等方法。
5.由于每一个线程在处理网络连接的时候,面对的都是一系列的网络连接,需要考虑如何更好的使用、调度多线程。在对消息的处理上,也需要保证一定的顺序,比方说,登录消息***到达,只有登录消息处理之后,才有可能去处理同一个链路上的其他类型的消息。
6.在网络编程中可能出现的内存泄漏问题。
在NIO的接入处理框架上,大约有两种并发线程:
1.Selector线程,每一个Selector单独占用一个线程,由于每一个Selector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多个Selector并行工作。
2.对于每一条处于Ready状态的链路,需要线程对于相应的消息进行处理;对于这一类型的消息,需要并发线程共同工作进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可能需要消息的完整性;还要涉及到,每个链路上的消息可能有时序,因此在处理上,也可能要求相应的时序性。
当前社区的开源NIO框架实现有MINA、Grizzly、NIO framework、QuickServer、xSocket等,其中MINA和Grizzly最为活跃,而且代码的质量也很高。他们俩在实现的方法上也完全大不一样。(大部分Java的开源服务器都已经用NIO重写了网络部分。 )
关于“Java阻塞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这篇文章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感谢各位的阅读!相信大家对“Java阻塞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大家如果还想学习更多知识,欢迎关注亿速云行业资讯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