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您好,登录后才能下订单哦!

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点击 登录注册 即表示同意《亿速云用户服务条款》

敏捷估计与规模测量

发布时间:2020-05-26 16:40:49 来源:亿速云 阅读:195 作者:鸽子 栏目:软件技术


敏捷估算的基础:

  1. 为什么要估算:估算可以让团队了解项目规格计算ROI和IRR,形成可执行许可的基础,有了估算,市场也可以提前的为后期产品上市做准备;
  2. 谁执行估算?:产品负责人、敏捷教练;
  3. 会议什么时候进行?自然是越快越好,在整个项目进行之间,同样随着逐步完善更多的信息,估算也要持续进行。敏捷提倡:拥抱变化,那既然拥抱变化,估算也要做调整,该加人手就要加人手。不要一味指望加班来压缩成本,随着90后,00后步入市场,这一代更注重生活品质,毕竟工作是为了生活;
  4. 估算如何创建?方式有多种:从各个维度,如时间、人工、物料等方面入手;
  5. 相对尺码:主要用于用户故事上;
  6. 价值点:交付价值和成果。也只有交付可用的软件,将客户利益最大化,客户才会把尾款付给我们。

项目规模测量:通过代码量、时间维度、人力维度、功能复杂性几点考虑。

  1. 故事点:是相对测量、相对独立、相互进行对比;
  2. 分配故事点要考虑:复杂性、投入量、风险等因素;
  3. 故事点估算的步骤:故事应拆分为小的,独立的。每个故事应由1个人不超过两天的时间内完成,否则,就会陷入胶着状态,其代价往往是巨大的。同时团队要达成共识,敏捷是一种思想,需要团队成员转变思想,有一个人员掉线,就会影响行进速度和稳定向。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话、协调、改进(年假、事假等未知因素,往往会影响团队的进度和故事点的完整性)。

故事点之类比估算:讲一个故事和其他故事相比,如果故事类似,其精确性、完成时间不能相差太大。同时建议研发团队一起评估,避免一言堂。

  1. 理想日:没人任何打扰,所有信息都可用的情况下专注的进行唯一 一项工作;很多企业提倡多面手,即一个人可以做A岗位也可以做B岗位,认为这种就是高效?这是错误的,试想一下,编码10分钟开会1小时,开会想着编码,编码想着准备开会的发言。嘿嘿......代价也蛮高的,奇怪的是很多企业高层选择视而不见,没人向CEO提出这种不良现象。
  2. “编程10分钟,吹水1小时”通过这句玩笑,我们可以看出,研发人员不是机械的工作是创作,就要保持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不受外部的打扰。这里多说几句:”很多初次走上管理岗位的研发兄弟们,往往会犯一个错误,亲自上阵;对各项评估会议不屑一顾,认为是瞎搞。这其实是思维没有转变过来,岗位的高度,决定岗位日常所要工作的重点。管理岗位的重点是规划、协调、避免风险、掌控进度,而不是亲自介入进来开发。用一句话总结:进化成人了,别再用猴子的思维了,你要关注的是一片香蕉林,而不是一两个香蕉的好坏“。

敏捷估计与规模测量


故事点和理想日的对比:更有助于驱动跨职能行为(协调资源、答疑等等支持行的工作);故事点的估算不会衰败:通过不断的对话确定思想统一;故事点特性:挟制了估算时间的增长。后者:有差异,来自团队成员;理想日的不确定性,会使外界认为是靠谱的,事实上即为不靠谱。
估算规模:敏捷评估建立在合理的预测估算,不应追求100%的精确性。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宽带德尔菲:用来收集项目的准确估算,在会议中只讨论估计是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估计本身和所花的成本不做讨论。会议结束后,团队每个人进行单独的估算,一定要独立,拒绝结对式的估算。组员估算完毕后,收集所有估算,并在画表中画出来,展示差异,进行讨论。需要注意的一点,这是匿名的,即不要展示其姓名,记得有一次,集团做满意度调查,调查卷上还有姓名一栏,结果也如我所料,行政部门收集到的是100%满意。真正的问题反而被遮盖,失去本应起的作用,这是一种浪费。
  2. 步骤:团队选择组建成员、启动会议:讲明游戏规则和进行的程序、个人准备、估算会议、配置任务:收集估算单,汇总、任务评审:找出差异,达成共识。
  3. 计划扑克:由于本人极度反感扑克和麻将,这里不介绍,自己百度;

亲和估算:主要用来进行大规模的估算,优势:快速、简单、决策制定过程透明可见、积极合作而非对抗;

步骤:

  1. 沉默的相对尺码:产品负责人提供产品待办事项,排列在墙上,由组员考虑每样物品在执行中所花费的时间、付出的努力。不讨论技术;
  2. 编辑墙:根据对尺码达成的一致性,移动尺码;
  3. 分类;
  4. 产品负责人所面临的挑战:根据估算出来的尺寸,可能不符合产品经理的理想状态。那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估算或者其他的措施;
  5. 储备数据:最后一步,上述一切步骤,都是为一个结果:储备数据;

体恤尺码:优点与亲和力的差不多,即团队成员决定每个尺码的基准;L、XL、XXL的基准要统一;

计划扑克:不介绍,自己百度;

确定项目规模:主要看ProductBacklog中有多少事项,记住一点,ProBacklog动态而非静态的;需要在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不断的查看、调整;正是由于动态的,由我们确定团队的规模,团队的数量、冲刺的持续时间、版本中的冲刺数量和目标上限;

估算是为了辅助我们的工作,而非KPI\KBI的考核,敏捷宣言中”适应变化而非遵循规范“的特性决定了我们估算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尽早的投入研发中才是不二的选择,过多花费估算时间来确定其100%精确性,实际上是一种浪费。

向AI问一下细节
推荐阅读:
  1. 敏捷开发
  2. 初识敏捷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