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内容介绍了“LRU算法怎么理解”的有关知识,在实际案例的操作过程中,不少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困境,接下来就让小编带领大家学习一下如何处理这些情况吧!希望大家仔细阅读,能够学有所成!
01、前言
我们常用缓存提升数据查询速度,由于缓存容量有限,当缓存容量到达上限,就需要删除部分数据挪出空间,这样新数据才可以添加进来。缓存数据不能随机删除,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某种算法删除缓存数据。常用淘汰算法有 LRU,LFU,FIFO。
02、LRU 简介
LRU 是 Least Recently Used 的缩写,这种算法认为最近使用的数据是热门数据,下一次很大概率将会再次被使用。而最近很少被使用的数据,很大概率下一次不再用到。当缓存容量满的时候,优先淘汰最近很少使用的数据。
假设现在缓存内部数据如图所示:
这里我们将列表第一个节点称为头结点,最后一个节点为尾结点。
当调用缓存获取 key=1 的数据,LRU 算法需要将 1 这个节点移动到头结点,其余节点不变,如图所示。
然后我们插入一个 key=8 节点,此时缓存容量到达上限,所以加入之前需要先删除数据。由于每次查询都会将数据移动到头结点,未被查询的数据就将会下沉到尾部节点,尾部的数据就可以认为是最少被访问的数据,所以删除尾结点的数据。
然后我们直接将数据添加到头结点。
这里总结一下 LRU 算法具体步骤:
新数据直接插入到列表头部
缓存数据被命中,将数据移动到列表头部
缓存已满的时候,移除列表尾部数据。
03、LRU 算法实现
上面例子中可以看到,LRU 算法需要添加头节点,删除尾结点。而链表添加节点/删除节点时间复杂度 O(1),非常适合当做存储缓存数据容器。但是不能使用普通的单向链表,单向链表有几点劣势:
鸿蒙官方战略合作共建——HarmonyOS技术社区
每次获取任意节点数据,都需要从头结点遍历下去,这就导致获取节点复杂度为 O(N)。
移动中间节点到头结点,我们需要知道中间节点前一个节点的信息,单向链表就不得不再次遍历获取信息。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结合其他数据结构解决。
使用散列表存储节点,获取节点的复杂度将会降低为 O(1)。节点移动问题可以在节点中再增加前驱指针,记录上一个节点信息,这样链表就从单向链表变成了双向链表。
综上使用双向链表加散列表结合体,数据结构如图所示:
在双向链表中特意增加两个『哨兵』节点,不用来存储任何数据。使用哨兵节点,增加/删除节点的时候就可以不用考虑边界节点不存在情况,简化编程难度,降低代码复杂度。
LRU 算法实现代码如下,为了简化 key ,val 都认为 int 类型。
public class LRUCache { Entry head, tail; int capacity; int size; Map cache;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this.capacity = capacity; // 初始化链表 initLinkedList(); size = 0; cache = new HashMap<>(capacity + 2); } /** * 如果节点不存在,返回 -1.如果存在,将节点移动到头结点,并返回节点的数据。 * * @param key * @return */ public int get(int key) { Entry node = cache.get(key); if (node == null) { return -1; } // 存在移动节点 moveToHead(node); return node.value; } /** * 将节点加入到头结点,如果容量已满,将会删除尾结点 * * @param key * @param value */ public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 Entry node = cache.get(key); if (node != null) { node.value = value; moveToHead(node); return; } // 不存在。先加进去,再移除尾结点 // 此时容量已满 删除尾结点 if (size == capacity) { Entry lastNode = tail.pre; deleteNode(lastNode); cache.remove(lastNode.key); size--; } // 加入头结点 Entry newNode = new Entry(); newNode.key = key; newNode.value = value; addNode(newNode); cache.put(key, newNode); size++; } private void moveToHead(Entry node) { // 首先删除原来节点的关系 deleteNode(node); addNode(node); } private void addNode(Entry node) { head.next.pre = node; node.next = head.next; node.pre = head; head.next = node; } private void deleteNode(Entry node) { node.pre.next = node.next; node.next.pre = node.pre; } public static class Entry { public Entry pre; public Entry next; public int key; public int value; public Entry(int key, int value) { this.key = key; this.value = value; } public Entry() { } } private void initLinkedList() { head = new Entry(); tail = new Entry(); head.next = tail; tail.pre = hea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RUCache cache = new LRUCache(2); cache.put(1, 1); cache.put(2, 2); System.out.println(cache.get(1)); cache.put(3, 3); System.out.println(cache.get(2)); } }
04、LRU 算法分析
缓存命中率是缓存系统的非常重要指标,如果缓存系统的缓存命中率过低,将会导致查询回流到数据库,导致数据库的压力升高。
结合以上分析 LRU 算法优缺点。
LRU 算法优势在于算法实现难度不大,对于对于热点数据, LRU 效率会很好。
LRU 算法劣势在于对于偶发的批量操作,比如说批量查询历史数据,就有可能使缓存中热门数据被这些历史数据替换,造成缓存污染,导致缓存命中率下降,减慢了正常数据查询。
05、LRU 算法改进方案
以下方案来源于 MySQL InnoDB LRU 改进算法
将链表拆分成两部分,分为热数据区,与冷数据区,如图所示。
改进之后算法流程将会变成下面一样:
鸿蒙官方战略合作共建——HarmonyOS技术社区
访问数据如果位于热数据区,与之前 LRU 算法一样,移动到热数据区的头结点。
插入数据时,若缓存已满,淘汰尾结点的数据。然后将数据插入冷数据区的头结点。
处于冷数据区的数据每次被访问需要做如下判断:
若该数据已在缓存中超过指定时间,比如说 1 s,则移动到热数据区的头结点。
若该数据存在在时间小于指定的时间,则位置保持不变。
对于偶发的批量查询,数据仅仅只会落入冷数据区,然后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去。热门数据区的数据将不会受到影响,这样就解决了 LRU 算法缓存命中率下降的问题。
“LRU算法怎么理解”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想了解更多行业相关的知识可以关注亿速云网站,小编将为大家输出更多高质量的实用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