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介绍“FlinkSQL API怎么调用”,在日常操作中,相信很多人在FlinkSQL API怎么调用问题上存在疑惑,小编查阅了各式资料,整理出简单好用的操作方法,希望对大家解答”FlinkSQL API怎么调用”的疑惑有所帮助!接下来,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Flink SQL 是 Flink 实时计算为简化计算模型,降低用户使用实时计算门槛而设计的一套符合标准 SQL 语义的开发语言。
Flink SQL 是面向用户的 API 层,在我们传统的流式计算领域,比如 Storm、Spark Streaming 都会提供一些 Function 或者 Datastream API,用户通过 Java 或 Scala 写业务逻辑,这种方式虽然灵活,但有一些不足,比如具备一定门槛且调优较难,随着版本的不断更新,API 也出现了很多不兼容的地方。
在这个背景下,毫无疑问,SQL 就成了我们最佳选择,之所以选择将 SQL 作为核心 API,是因为其具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SQL 属于设定式语言,用户只要表达清楚需求即可,不需要了解具体做法;
SQL 可优化,内置多种查询优化器,这些查询优化器可为 SQL 翻译出最优执行计划;
SQL 易于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人都懂,学习成本较低;
SQL 非常稳定,在数据库 30 多年的历史中,SQL 本身变化较少;
流与批的统一,Flink 底层 Runtime 本身就是一个流与批统一的引擎,而 SQL 可以做到 API 层的流与批统一。
Flink本身是批流统一的处理框架,所以Table API和SQL,就是批流统一的上层处理API。目前功能尚未完善,处于活跃的开发阶段。
Table API是一套内嵌在Java和Scala语言中的查询API,它允许我们以非常直观的方式,组合来自一些关系运算符的查询(比如select、filter和join)。而对于Flink SQL,就是直接可以在代码中写SQL,来实现一些查询(Query)操作。Flink的SQL支持,基于实现了SQL标准的Apache Calcite(Apache开源SQL解析工具)。
无论输入是批输入还是流式输入,在这两套API中,指定的查询都具有相同的语义,得到相同的结果。
Table API 和 SQL 需要引入的依赖有两个:planner
和 bridge
<dependency><groupId>org.apache.flink</groupId><artifactId>flink-table-planner_2.11</artifactId><version>1.10.0</version></dependency><dependency><groupId>org.apache.flink</groupId><artifactId>flink-table-api-scala-bridge_2.11</artifactId><version>1.10.0</version></dependency>
其中:
flink-table-planner:planner计划器,是table API最主要的部分,提供了运行时环境和生成程序执行计划的planner;
flink-table-api-scala-bridge:bridge桥接器,主要负责table API和 DataStream/DataSet API的连接支持,按照语言分java和scala;
这里的两个依赖,是IDE环境下运行需要添加的;如果是生产环境,lib目录下默认已经有了planner,就只需要有bridge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想使用用户自定义函数,或是跟 kafka 做连接,需要有一个SQL client,这个包含在 flink-table-common
里。
1、批流统一:Blink将批处理作业,视为流式处理的特殊情况。所以,blink不支持表和DataSet之间的转换,批处理作业将不转换为DataSet应用程序,而是跟流处理一样,转换为DataStream程序来处理。
2、因为批流统一,Blink planner也不支持BatchTableSource,而使用有界的StreamTableSource代替。
3、Blink planner只支持全新的目录,不支持已弃用的ExternalCatalog。
4、旧 planner 和 Blink planner 的FilterableTableSource实现不兼容。旧的planner会把PlannerExpressions下推到filterableTableSource中,而blink planner则会把Expressions下推。
5、基于字符串的键值配置选项仅适用于Blink planner。
6、PlannerConfig在两个planner中的实现不同。
7、Blink planner会将多个sink优化在一个DAG中(仅在TableEnvironment上受支持,而在StreamTableEnvironment上不受支持)。而旧 planner 的优化总是将每一个sink放在一个新的DAG中,其中所有DAG彼此独立。
8、旧的planner不支持目录统计,而Blink planner支持。
Table API 和 SQL 的程序结构,与流式处理的程序结构类似;也可以近似地认为有这么几步:首先创建执行环境,然后定义source、transform和sink。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val tableEnv = ... // 创建表的执行环境// 创建一张表,用于读取数据tableEnv.connect(...).createTemporaryTable("inputTable")// 注册一张表,用于把计算结果输出tableEnv.connect(...).createTemporaryTable("outputTable")// 通过 Table API 查询算子,得到一张结果表val result = tableEnv.from("inputTable").select(...)// 通过 SQL查询语句,得到一张结果表val sqlResult = tableEnv.sqlQuery("SELECT ... FROM inputTable ...")// 将结果表写入输出表中result.insertInto("outputTable")
创建表环境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基于流处理执行环境,调create方法直接创建:
val tableEnv = StreamTableEnvironment.create(env)
表环境(TableEnvironment)是flink中集成 Table API & SQL 的核心概念。它负责:
注册catalog
在内部 catalog 中注册表
执行 SQL 查询
注册用户自定义函数
将 DataStream 或 DataSet 转换为表
保存对 ExecutionEnvironment 或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的引用
在创建TableEnv的时候,可以多传入一个EnvironmentSettings 或者 TableConfig 参数,可以用来配置 TableEnvironment 的一些特性。
比如,配置老版本的流式查询(Flink-Streaming-Query):
val settings = EnvironmentSettings.newInstance() .useOldPlanner() // 使用老版本planner .inStreamingMode() // 流处理模式 .build()val tableEnv = StreamTableEnvironment.create(env, settings)
基于老版本的批处理环境(Flink-Batch-Query):
val batchEnv = 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val batchTableEnv = BatchTableEnvironment.create(batchEnv)
基于 blink 版本的流处理环境(Blink-Streaming-Query):
val bsSettings = EnvironmentSettings.newInstance().useBlinkPlanner().inStreamingMode().build()val bsTableEnv = StreamTableEnvironment.create(env, bsSettings)
基于blink版本的批处理环境(Blink-Batch-Query):
val bbSettings = EnvironmentSettings.newInstance().useBlinkPlanner().inBatchMode().build()val bbTableEnv = TableEnvironment.create(bbSettings)
TableEnvironment 可以注册目录 Catalog ,并可以基于Catalog注册表。它会维护一个 Catalog-Table 表之间的map。
表(Table)是由一个“标识符”来指定的,由3部分组成:Catalog名、数据库(database)名和对象名(表名)。如果没有指定目录或数据库,就使用当前的默认值。
表可以是常规的(Table,表),或者虚拟的(View,视图)。常规表(Table)一般可以用来描述外部数据,比如文件、数据库表或消息队列的数据,也可以直接从 DataStream转换而来。视图可以从现有的表中创建,通常是 table API 或者SQL查询的一个结果。
连接外部系统在Catalog中注册表,直接调用 tableEnv.connect() 就可以,里面参数要传入一个 ConnectorDescriptor ,也就是connector描述器。对于文件系统的 connector 而言,flink内部已经提供了,就叫做FileSystem()。
代码如下:
tableEnv.connect( new FileSystem().path("sensor.txt")) // 定义表数据来源,外部连接 .withFormat(new OldCsv()) // 定义从外部系统读取数据之后的格式化方法 .withSchema( new Schema().field("id", DataTypes.STRING()).field("timestamp", DataTypes.BIGINT()).field("temperature", DataTypes.DOUBLE()) ) // 定义表结构 .createTemporaryTable("inputTable") // 创建临时表
这是旧版本的csv格式描述器。由于它是非标的,跟外部系统对接并不通用,所以将被弃用,以后会被一个符合RFC-4180标准的新format描述器取代。新的描述器就叫Csv(),但flink没有直接提供,需要引入依赖flink-csv:
<dependency><groupId>org.apache.flink</groupId><artifactId>flink-csv</artifactId><version>1.10.0</version></dependency>
代码非常类似,只需要把 withFormat 里的 OldCsv 改成Csv就可以了。
kafka的连接器 flink-kafka-connector 中,1.10 版本的已经提供了 Table API 的支持。我们可以在 connect方法中直接传入一个叫做Kafka的类,这就是kafka连接器的描述器ConnectorDescriptor。
tableEnv.connect( new Kafka().version("0.11") // 定义kafka的版本.topic("sensor") // 定义主题.property("zookeeper.connect", "localhost:2181") .property("bootstrap.servers", "localhost:9092")) .withFormat(new Csv()) .withSchema(new Schema() .field("id", DataTypes.STRING()) .field("timestamp", DataTypes.BIGINT()) .field("temperature", DataTypes.DOUBLE())) .createTemporaryTable("kafkaInputTable")
当然也可以连接到 ElasticSearch、MySql、HBase、Hive等外部系统,实现方式基本上是类似的。感兴趣的 小伙伴可以自行去研究,这里就不详细赘述了。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利用外部系统的连接器connector,我们可以读写数据,并在环境的Catalog中注册表。接下来就可以对表做查询转换了。
Flink给我们提供了两种查询方式:Table API和 SQL。
Table API是集成在Scala和Java语言内的查询API。与SQL不同,Table API的查询不会用字符串表示,而是在宿主语言中一步一步调用完成的。
Table API基于代表一张“表”的Table类,并提供一整套操作处理的方法API。这些方法会返回一个新的Table对象,这个对象就表示对输入表应用转换操作的结果。有些关系型转换操作,可以由多个方法调用组成,构成链式调用结构。例如table.select(…).filter(…)
,其中 select(…)表示选择表中指定的字段,filter(…)表示筛选条件。
代码中的实现如下:
val sensorTable: Table = tableEnv.from("inputTable")val resultTable: Table = senorTable.select("id, temperature").filter("id ='sensor_1'")
Flink的SQL集成,基于的是ApacheCalcite,它实现了SQL标准。在Flink中,用常规字符串来定义SQL查询语句。SQL 查询的结果,是一个新的 Table。
代码实现如下:
val resultSqlTable: Table = tableEnv.sqlQuery("select id, temperature from inputTable where id ='sensor_1'")
或者:
val resultSqlTable: Table = tableEnv.sqlQuery( """ |select id, temperature |from inputTable |where id = 'sensor_1' """.stripMargin)
当然,也可以加上聚合操作,比如我们统计每个sensor温度数据出现的个数,做个count统计:
val aggResultTable = sensorTable.groupBy('id).select('id, 'id.count as 'count)
SQL的实现:
val aggResultSqlTable = tableEnv.sqlQuery("select id, count(id) as cnt from inputTable group by id")
这里Table API里指定的字段,前面加了一个单引号’,这是Table API中定义的Expression类型的写法,可以很方便地表示一个表中的字段。
字段可以直接全部用双引号引起来,也可以用半边单引号+字段名的方式。以后的代码中,一般都用后一种形式。
Flink允许我们把Table和DataStream做转换:我们可以基于一个DataStream,先流式地读取数据源,然后map成样例类,再把它转成Table。Table的列字段(column fields),就是样例类里的字段,这样就不用再麻烦地定义schema了。
代码中实现非常简单,直接用 tableEnv.fromDataStream() 就可以了。默认转换后的 Table schema 和 DataStream 中的字段定义一一对应,也可以单独指定出来。
这就允许我们更换字段的顺序、重命名,或者只选取某些字段出来,相当于做了一次map操作(或者Table API的 select操作)。
代码具体如下:
val inputStream: DataStream[String] = env.readTextFile("sensor.txt")val dataStream: DataStream[SensorReading] = inputStream .map(data => { val dataArray = data.split(",")SensorReading(dataArray(0), dataArray(1).toLong, dataArray(2).toDouble) })val sensorTable: Table = tableEnv.fromDataStreama(datStream)val sensorTable2 = tableEnv.fromDataStream(dataStream, 'id, 'timestamp as 'ts)
在上节的例子中,DataStream 中的数据类型,与表的 Schema 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按照样例类中的字段名来对应的(name-based mapping),所以还可以用as做重命名。
另外一种对应方式是,直接按照字段的位置来对应(position-based mapping),对应的过程中,就可以直接指定新的字段名了。
基于名称的对应:
val sensorTable = tableEnv.fromDataStream(dataStream, 'timestamp as 'ts, 'id as 'myId, 'temperature)
基于位置的对应:
val sensorTable = tableEnv.fromDataStream(dataStream, 'myId, 'ts)
Flink的 DataStream 和 DataSet API 支持多种类型。
组合类型,比如元组(内置Scala和Java元组)、POJO、Scala case类和Flink的Row类型等,允许具有多个字段的嵌套数据结构,这些字段可以在Table的表达式中访问。其他类型,则被视为原子类型。
元组类型和原子类型,一般用位置对应会好一些;如果非要用名称对应,也是可以的:元组类型,默认的名称是 “_1”, “_2”;而原子类型,默认名称是 ”f0”。
创建临时视图的第一种方式,就是直接从DataStream转换而来。同样,可以直接对应字段转换;也可以在转换的时候,指定相应的字段。
代码如下:
tableEnv.createTemporaryView("sensorView", dataStream)tableEnv.createTemporaryView("sensorView", dataStream, 'id, 'temperature, 'timestamp as 'ts)
另外,当然还可以基于Table创建视图:
tableEnv.createTemporaryView("sensorView", sensorTable)
View和Table的Schema完全相同。事实上,在Table API中,可以认为View 和 Table 是等价的。
表的输出,是通过将数据写入 TableSink 来实现的。TableSink 是一个通用接口,可以支持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数据库和消息队列。
具体实现,输出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 Table.insertInto() 方法将一个 Table 写入注册过的 TableSink 中。
代码如下:
// 注册输出表tableEnv.connect( new FileSystem().path("…\\resources\\out.txt")) // 定义到文件系统的连接 .withFormat(new Csv()) // 定义格式化方法,Csv格式 .withSchema(new Schema() .field("id", DataTypes.STRING()) .field("temp", DataTypes.DOUBLE())) // 定义表结构 .createTemporaryTable("outputTable") // 创建临时表resultSqlTable.insertInto("outputTable")
在流处理过程中,表的处理并不像传统定义的那样简单。
对于流式查询(Streaming Queries),需要声明如何在(动态)表和外部连接器之间执行转换。与外部系统交换的消息类型,由更新模式(update mode)指定。
Flink Table API中的更新模式有以下三种:
追加模式(Append Mode)
在追加模式下,表(动态表)和外部连接器只交换插入(Insert)消息。
撤回模式(Retract Mode)
在撤回模式下,表和外部连接器交换的是:添加(Add)和撤回(Retract)消息。
其中:
插入(Insert)会被编码为添加消息;
删除(Delete)则编码为撤回消息;
更新(Update)则会编码为,已更新行(上一行)的撤回消息,和更新行(新行)的添加消息。
在此模式下,不能定义key,这一点跟upsert模式完全不同。
Upsert(更新插入)模式
在Upsert模式下,动态表和外部连接器交换Upsert和Delete消息。
这个模式需要一个唯一的key,通过这个key可以传递更新消息。为了正确应用消息,外部连接器需要知道这个唯一key的属性。
插入(Insert)和更新(Update)都被编码为Upsert消息;
删除(Delete)编码为Delete信息
这种模式和 Retract 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Update操作是用单个消息编码的,所以效率会更高。
除了输出到文件,也可以输出到Kafka。我们可以结合前面Kafka作为输入数据,构建数据管道,kafka进,kafka出。
代码如下:
// 输出到 kafkatableEnv.connect( new Kafka().version("0.11").topic("sinkTest").property("zookeeper.connect", "localhost:2181").property("bootstrap.servers", "localhost:9092")) .withFormat( new Csv() ) .withSchema( new Schema().field("id", DataTypes.STRING()).field("temp", DataTypes.DOUBLE()) ) .createTemporaryTable("kafkaOutputTable")resultTable.insertInto("kafkaOutputTable")
ElasticSearch的connector可以在upsert(update+insert,更新插入)模式下操作,这样就可以使用Query定义的键(key)与外部系统交换UPSERT/DELETE消息。
另外,对于“仅追加”(append-only)的查询,connector还可以在 append 模式下操作,这样就可以与外部系统只交换 insert 消息。
es目前支持的数据格式,只有Json,而 flink 本身并没有对应的支持,所以还需要引入依赖:
<dependency><groupId>org.apache.flink</groupId><artifactId>flink-json</artifactId><version>1.10.0</version></dependency>
代码实现如下:
// 输出到estableEnv.connect( new Elasticsearch().version("6").host("localhost", 9200, "http").index("sensor").documentType("temp")) .inUpsertMode() // 指定是 Upsert 模式 .withFormat(new Json()) .withSchema( new Schema().field("id", DataTypes.STRING()).field("count", DataTypes.BIGINT()) ) .createTemporaryTable("esOutputTable")aggResultTable.insertInto("esOutputTable")
Flink专门为Table API的jdbc连接提供了flink-jdbc连接器,我们需要先引入依赖:
<dependency><groupId>org.apache.flink</groupId><artifactId>flink-jdbc_2.11</artifactId><version>1.10.0</version></dependency>
jdbc连接的代码实现比较特殊,因为没有对应的java/scala类实现 ConnectorDescriptor
,所以不能直接 tableEnv.connect()
。不过Flink SQL留下了执行DDL的接口:tableEnv.sqlUpdate()
对于jdbc的创建表操作,天生就适合直接写DDL来实现,所以我们的代码可以这样写:
// 输出到 Mysqlval sinkDDL: String = """ |create table jdbcOutputTable ( | id varchar(20) not null, | cnt bigint not null |) with ( | 'connector.type' = 'jdbc', | 'connector.url' = 'jdbc:mysql://localhost:3306/test', | 'connector.table' = 'sensor_count', | 'connector.driver' = 'com.mysql.jdbc.Driver', | 'connector.username' = 'root', | 'connector.password' = '123456' |) """.stripMargin tableEnv.sqlUpdate(sinkDDL)aggResultSqlTable.insertInto("jdbcOutputTable")
表可以转换为DataStream或DataSet。这样,自定义流处理或批处理程序就可以继续在 Table API或SQL查询的结果上运行了。
将表转换为DataStream或DataSet时,需要指定生成的数据类型,即要将表的每一行转换成的数据类型。通常,最方便的转换类型就是Row。当然,因为结果的所有字段类型都是明确的,我们也经常会用元组类型来表示。
表作为流式查询的结果,是动态更新的。所以,将这种动态查询转换成的数据流,同样需要对表的更新操作进行编码,进而有不同的转换模式。
Table API 中表到 DataStream 有两种模式:
追加模式(Append Mode)
用于表只会被插入(Insert)操作更改的场景
撤回模式(Retract Mode)
用于任何场景。有些类似于更新模式中Retract模式,它只有 Insert 和 Delete 两类操作。
得到的数据会增加一个Boolean类型的标识位(返回的第一个字段),用它来表示到底是新增的数据(Insert),还是被删除的数据(老数据, Delete)。
代码实现如下:
val resultStream: DataStream[Row] = tableEnv.toAppendStream[Row](resultTable)val aggResultStream: DataStream[(Boolean, (String, Long))] = tableEnv.toRetractStream[(String, Long)](aggResultTable)resultStream.print("result")aggResultStream.print("aggResult")
所以,没有经过groupby之类聚合操作,可以直接用 toAppendStream 来转换;而如果经过了聚合,有更新操作,一般就必须用 toRetractDstream。
Table API提供了一种机制来解释(Explain)计算表的逻辑和优化查询计划。这是通过TableEnvironment.explain(table)方法或TableEnvironment.explain()方法完成的。
explain方法会返回一个字符串,描述三个计划:
未优化的逻辑查询计划
优化后的逻辑查询计划
实际执行计划
我们可以在代码中查看执行计划:
val explaination: String = tableEnv.explain(resultTable)println(explaination)
Query的解释和执行过程,老planner和 blink planner 大体是一致的,又有所不同。整体来讲,Query都会表示成一个逻辑查询计划,然后分两步解释:
优化查询计划
解释成 DataStream 或者 DataSet程序
而 Blink 版本是批流统一的,所以所有的Query,只会被解释成DataStream程序;另外在批处理环境 TableEnvironment 下,Blink版本要到 tableEnv.execute() 执行调用才开始解释。
到此,关于“FlinkSQL API怎么调用”的学习就结束了,希望能够解决大家的疑惑。理论与实践的搭配能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快去试试吧!若想继续学习更多相关知识,请继续关注亿速云网站,小编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多实用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