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您好,登录后才能下订单哦!

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点击 登录注册 即表示同意《亿速云用户服务条款》

5个相见恨晚的Linux命令 - 终端之美

发布时间:2020-08-07 03:29:15 来源:ITPUB博客 阅读:160 作者:Linux操作系统频道 栏目:建站服务器

本文转自 | iCourt技术  

作者 | 李火清

编辑 | 唐佳

编者按:说到Linux命令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就连前端现在也要经常在 terminal 敲一些 nodegulp等命令,本文详细介绍了五个相见恨晚,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命令。tldr(命令手册)

作为一个开发人员,经常要用到终端命令,最让人头疼的是记不住繁琐的参数。用谷哥度娘检索效率低下,通过man命令显示的结果又不易阅读。

tldr命令正是解决这一痛点。

tldr是什么?它的GitHub页翻译是 “一个简洁的社区驱动的帮助手册”,这是对它最好的解释,根据二八原则给出命令的常用场景示例,简单易读,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都可以向Github上这个命令库提交内容,它完全是由社区驱动的。

man命令有更详细的说明,单从实用角度讲,tldr才是王者。

5个相见恨晚的Linux命令 - 终端之美

小提示:支持在近20种语言环境下运行,通过tldr --update更新本地命令库。

tree(树形目录)

当我们编写项目文档时,如果想更直观的表达项目结构及内容,这个小小的命令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它以类似于图像的树状图排列目录和文件。

5个相见恨晚的Linux命令 - 终端之美

小提示:支持定制层级,过滤内容等各种个性化设置。通过tldr tree查看具体使用示例。添加-N参数解决中文乱码问题。

rlwrap(历史命令)

经常使用命令的同学一定有个习惯,通过上下按键切换历史命令,但让人头疼的是telnet命令不支持切换,甚至是退格删除,所以时常遇到如下尴尬场面。莫急,rlwrap便是用来解决这一痛点的。

通过telnet执行Dubbo接口:

5个相见恨晚的Linux命令 - 终端之美

通过telnet连接memcached服务器

5个相见恨晚的Linux命令 - 终端之美

什么是rlwrap?它是基于readline库,实现命令行补全和记录的包装命令。如今交互式输入是最基本的需求,Linux正是通过readline这个库来记录用户的操作,实现交互式输入、自动补全、搜索等功能。对于没有支持readline操作的命令,rlwrap就是最好的伙伴了。

用法:在执行telnet命令前加上rlwrap命令即可。

5个相见恨晚的Linux命令 - 终端之美

小提示:除了telnet命令不支持Readline需要rlwrap包装外,Oracle的sqlplus、rman、asmcmd等命令也可以通过rlwrap来获得上下切换功能。

快捷别名:alias telnet='rlwrap telnet'

script(记录会话输出)

很多时候,为了安全和备份,需要对工作内容进行保存。那么,script命令就是隐藏在终端的记录器,它可以记录终端会话的所有内容,形成文件。对于需要工作留痕的同学来说,script便是良药。 

如何使用 ?

script启动它,此时它已经开始记录。完事后用exit退出记录,默认生成了一个叫“typescript”的文件。

5个相见恨晚的Linux命令 - 终端之美

小提示:script可以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呢? 
1、我需要把大批量视频推送到CDN,耗时一晚上,这时通过
script记录执行的日志,第二天对没有推送成功的做单独处理。 
2、别人远程你的服务器或电脑,安全起见
script一下。 
3、与同事协同工作时,自己工作做了一半,交给另一个人来做,此时发给他你的
script,让他接着干。 
……

autojump(一键直达)

“最后一个压轴神器,也是我用的最多的命令之一。”

相信多数终端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命令是cdls,在我不知道切换到哪里的时候不得不ls确认目录名,如此反复,到达想去的目录可能要经历几次甚至十次以上的cd,经历了多少风雨才找到我的文件。俗话说“不会偷懒的程序员不是好程序员”,如此饱受挫折哪是我们的风格,于是有了autojump的诞生,它注定不凡。 

顾名思义,autojump,自动跳转,而不是切换,因为它可以做到一键直达。

5个相见恨晚的Linux命令 - 终端之美

小提示:可以通过j -s命令查看它的数据库,以及数据库中的目录权重。

向AI问一下细节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