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有点玄乎,项目可以写一篇论文,题目是《关于空中移动目标运行轨迹和落点的问题》。这个项目是XXX发下来的,实质就是炮弹打×××,大概是想看看能不能打着,论证技术可行性。当时人还在某单位,因为研究领域和空气动力学毫不相关,所以这方面的知识基本属于文盲,知道的也就是那么几个有限的名词和数学公式,但是这正好符合XXX的要求,不需要我们懂这些高深的理论,他们派人和我们合作这个项目。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很多传感器(他们没明说,但是地球人都明白这东西应该是雷达)接收的数据,包括当前多少公里范围内的空气的风速、风向、地表的曲面率,还有其它一些指标在收集后(这些瞬间产生的三维数据的数据量非常大),分散到一大堆计算机上去执行(测试时准备了100个节点),并且要很快计算出结果(必须比空中运动的目标快)。这其实和现在的SPARK、STORM做的工作很象,要依赖大内存、高性能CPU、和高速网络,跳过硬盘这个瓶颈,才能得以实现快速计算。这个项目花了很长时间,主要是与合作方的沟通改进,然后是再沟通再改进,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后来终于完成了,据说做了试验,可行性很高,上面领导很满意,还摆了庆功酒。反正我没见着也没喝着。其实他们怎么计算的,我到最后也没有搞明白,问过一次,说是秘密。
第三个和两桶油的页岩气有关。当前的背景是在四川涪陵(这个地方还产榨菜)发现了大面积的天然气,按照自然规律,油气是共生的,所以两桶油想通过采集页岩样本,分析这个地区地下有没有石油资源,如果有,是不是具有开采价值。这套程序原本已经是有的,艾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开发的,跑在CARY-1向量机上。那套机器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超级计算机,在当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属于进博物馆之列。有些数据分析理论已经过时,需要调整。两桶油最不满意的还是速度太慢,计算一次要几小时几天才能出结果。这一次又是合作,两桶油出熟悉采油的技术专家,我们出并行计算的码农,前前后后合作弄了大半年,算是完成了。这次我们用了新的并行算法,效率提高了一大截。和上次炮弹打×××一样,整个项目静悄悄开始,静悄悄结束,后面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亿速云「云服务器」,即开即用、新一代英特尔至强铂金CPU、三副本存储NVMe SSD云盘,价格低至29元/月。点击查看>>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