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操作系统国产化的讨论不断,年中的时候,韩国那边也爆出了抵制微软,开发国产操作系统的消息。但实际上,真正能应用到现实的操作系统少之又少。国产操作系统红旗去年就陷入了财务危机,之后以1800万的底价寻求出售。
2004年,德国慕尼黑政府宣布,将把政府电脑迁移到Linux操作系统,认为此举可以降低IT成本,然而,十年过去了,这场“吃螃蟹”的试验,成了一次灾难。最近,慕尼黑政府已经开始逐步在办公电脑上重新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
作为现代人数字化生活的基础,操作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寓。操作系统是人与机器之间的翻译,他将机器的语言翻译成人们可以方便操作的图形、文字。同时又将人的需求,翻译成机器指令以便处理。人和计算机硬件的所有交流,都通过操作系统这个中间人进行处理。
人不喜欢让一个陌生人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于是就有很多的国家机构前仆后继的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但真正的成功者却寥寥。目前市面上可见的主流操作系统供应商估计用一只手就可以数过来了。
为什么开发一款操作系统就那么难呢?
1、极度复杂
微软2005年发布的Windows Vista的代码行数为5000万行。我们以一张A4纸打印30行来计算,Vista的代码打出来有166万页。
另外一个主流的操作系统Linux的核心代码在2008年的时候也达到了1000万行。这只是其基础系统的统计,如果算上图像化界面等外围系统,其代码规模不会比Windows少太多。
2、耗资巨大
《商业周刊》曾经对Vista的开发费用进行了估算,预计其所花费的研发费用超过了200亿美元,相当于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科学计划之一“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费用。
虽然时代不同,但要知道微软是一个商业公司,而“阿波罗计划”是美国动用了一国之力才得以支撑的科研项目。
Linux虽然是一个开源免费的操作系统,但免费并不代表没有成本。相反,全世界非常多的个人组织都对Linux开发进行了的大量投入。2008年,Linux基金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发Linux社区发行版Fedora 9要花大约108亿美元。这个费用并不比微软的操作系统所花费的费用低太多。
3、需要有大量的外围厂商支持
操作系统只是计算机使用的基础,在操作系统之外,外围的软硬件设备支持决定了操作系统的成败。
乔布斯在回归苹果的同时,除了向微软借了1.5亿美元的资金以外,同时让微软承诺在接下来的5年里,向Mac提供Office办公套件。
由于Office几乎是最重要的商业生产力套件,缺少Office的Mac是几乎不可能获得大规模被使用的。这条承诺给苹果保驾护航,使其优秀的操作系统重新走上了复兴之路。
iOS之所以成功,也是因为其最早在业界建立了完整的软件生态系统。2013年底,苹果应用商店的应用已经突破100万款。
4、强网络效应,新系统难以突围
一个操作系统的生态越完善,其支持的软硬件厂商就越多,其价值就越大,用的人就越多(即所谓的网络效应)。这种网络效应形成了很高的替换成本,这种成本高到即使是该系统的原有生产商都很难说服用户切换新操作系统。
很多企业和个人都在老操作系统上积累了大量软件和数据,迁移到新系统很可能导致软件失效,数据丢失,如果没有刚需推动,很难让使用者有替换系统的动力。
WinXP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由于该系统太成功,导致XP成为微软日后新系统最大的竞争对手。中国、韩国政府也是因为微软停止对XP的更新才考虑自己开发系统。
苹果CEO库克在参观苹果工厂时,其生产线的的iMac竟然也跑着Windows,被网友吐槽。这其中的原因也是由于Windows安装基数太大,很多工业软件只提供Windows版的控制软件。如果硬要换成Mac的话,估计整个生产线都得更换掉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