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介绍“Python中利用all()来优化减少判断的方法”,在日常操作中,相信很多人在Python中利用all()来优化减少判断的方法问题上存在疑惑,小编查阅了各式资料,整理出简单好用的操作方法,希望对大家解答”Python中利用all()来优化减少判断的方法”的疑惑有所帮助!接下来,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如果我有个list,想判断其中的元素是否满一个条件,后面的元素大于或等于前面元素。Python中的写法就比较多了。下面就主要介绍下一般的写法和通过all()来进行比较的写法。
nums=[1,2,3,3,5,6,6,7]
1、一般写法
def checker(nums): for x in range(len(nums)): if x+1 < len(nums): if nums[x] > nums[x+1]: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2、使用all()和zip()的写法
def checker(nums): return all(i <= j for i, j in zip(nums, nums[1:])) #如果不想为zip的第二个参数创建个list,可以这样写 from itertools import islice def checker(nums): return all(i <= j for i, j in zip(nums, islice(nums, 1, None)))
解释说明:
all():函数用于判断给定的可迭代参数 iterable 中的所有元素是否都为 TRUE,如果是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zip():是函数用于将可迭代对象作为参数,将对象中对应的元素打包成一个个元组,然后返回由这些元组组成的对象。
1)python2中zip()的使用:
>>>a = [1,2,3] #此处可迭代对象为列表 >>> b = [4,5,6] >>> c = [4,5,6,7,8] >>> zipped = zip(a,b) # 打包为元组的列表 >>> zipped [(1, 4), (2, 5), (3, 6)] >>> zip(a,c) # 元素个数与最短的列表一致 [(1, 4), (2, 5), (3, 6)] >>> zip(*zipped) # 与 zip 相反,可理解为解压 [(1, 2, 3), (4, 5, 6)]
2)python3中zip()的使用:
>>> a = [1,2,3] #此处可迭代对象为列表 >>> b = [4,5,6] >>> c = [4,5,6,7,8] >>> zipped = zip(a,b) >>> zipped #返回的是一个对象 >>> list(zipped) [(1, 4), (2, 5), (3, 6)] #使用list()函数转换为列表 >>> list(zip(a,c)) [(1, 4), (2, 5), (3, 6)] >>> zipped = zip(a,b) >>> list(zip(*zipped)) #解压也使用list进行转换 [(1, 2, 3), (4, 5, 6)]
到此,关于“Python中利用all()来优化减少判断的方法”的学习就结束了,希望能够解决大家的疑惑。理论与实践的搭配能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快去试试吧!若想继续学习更多相关知识,请继续关注亿速云网站,小编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多实用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