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介绍“Node.js中的进程、线程、协程与并发模型是什么”,在日常操作中,相信很多人在Node.js中的进程、线程、协程与并发模型是什么问题上存在疑惑,小编查阅了各式资料,整理出简单好用的操作方法,希望对大家解答”Node.js中的进程、线程、协程与并发模型是什么”的疑惑有所帮助!接下来,请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我们一般将某个程序正在运行的实例称之为进程,它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基本单元,一般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程序:即要执行的代码,用于描述进程要完成的功能;
数据区域:进程处理的数据空间,包括数据、动态分配的内存、处理函数的用户栈、可修改的程序等信息;
进程表项:为了实现进程模型,操作系统维护着一张称为进程表
的表格,每个进程占用一个进程表项
(也叫进程控制块
),该表项包含了程序计数器、堆栈指针、内存分配情况、所打开文件的状态、调度信息等重要的进程状态信息,从而保证进程挂起后,操作系统能够正确地重新唤起该进程。
进程具有以下特征:
动态性:进程的实质是程序在多道程序系统中的一次执行过程,进程是动态产生,动态消亡的;
并发性:任何进程都可以同其他进程一起并发执行;
独立性:进程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系统分配资源和调度的独立单位;
异步性:由于进程间的相互制约,使进程具有执行的间断性,即进程按各自独立的、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个程序运行了两遍,即便操作系统能够使它们共享代码(即只有一份代码副本在内存中),也不能改变正在运行的程序的两个实例是两个不同的进程的事实。
在进程的执行过程中,由于中断、CPU 调度等各种原因,进程会在下面几个状态中切换:
运行态:此刻进程正在运行,并占用了 CPU;
就绪态:此刻进程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运行,但因为其它进程正在运行而被暂时停止;
阻塞态:此刻进程处于阻塞状态,除非某个外部事件(比如键盘输入的数据已到达)发生,否则进程将不能运行。
通过上面的进程状态切换图可知,进程可以从运行态切换成就绪态和阻塞态,但只有就绪态才能直接切换成运行态,这是因为:
从运行态切换成就绪态是由进程调度程序引起的,因为系统认为当前进程已经占用了过多的 CPU 时间,决定让其它进程使用 CPU 时间;并且进程调度程序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进程甚至感觉不到调度程序的存在;
从运行态切换成阻塞态是由进程自身原因(比如等待用户的键盘输入)导致进程无法继续执行,只能挂起等待某个事件(比如键盘输入的数据已到达)发生;当相关事件发生时,进程先转换为就绪态,如果此时没有其它进程运行,则立刻转换为运行态,否则进程将维持就绪态,等待进程调度程序的调度。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使用线程来解决以下问题:
随着进程数量的增加,进程之间切换的成本将越来越大,CPU 的有效使用率也会越来越低,严重情况下可能造成系统假死等现象;
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独立的内存空间,且各个进程之间的内存空间是相互隔离的,而某些任务之间可能需要共享一些数据,多个进程之间的数据同步就过于繁琐。
关于线程,我们需要知道以下几点:
线程是程序执行中的一个单一顺序控制流,是操作系统能够进行运算调度的最小单位,它包含在进程之中,是进程中的实际运行单位;
一个进程中可以包含多个线程,每个线程并行执行不同的任务;
一个进程中的所有线程共享进程的内存空间(包括代码、数据、堆等)以及一些资源信息(比如打开的文件和系统信号);
一个进程中的线程在其它进程中不可见。
了解了线程的基本特征,下面我们来聊一下常见的几种线程类型。
内核态线程是直接由操作系统支持的线程,其主要特点如下:
线程的创建、调度、同步、销毁由系统内核完成,但其开销较为昂贵;
内核可将内核态线程映射到各个处理器上,能够轻松做到一个处理器核心对应一个内核线程,从而充分地竞争与利用 CPU 资源;
仅能访问内核的代码和数据;
资源同步与数据共享效率低于进程的资源同步与数据共享效率。
用户态线程是完全建立在用户空间的线程,其主要特点如下:
线程的创建、调度、同步、销毁由用户空间完成,其开销非常低;
由于用户态线程由用户空间维护,内核根本感知不到用户态线程的存在,因此内核仅对其所属的进程做调度及资源分配,而进程中线程的调度及资源分配由程序自行处理,这很可能造成一个用户态线程被阻塞在系统调用中,则整个进程都将会阻塞的风险;
能够访问所属进程的所有共享地址空间和系统资源;
资源同步与数据共享效率较高。
轻量级进程(LWP)是建立在内核之上并由内核支持的用户线程,其主要特点如下:
用户空间只能通过轻量级进程(LWP)来使用内核线程,可看作是用户态线程与内核线程的桥接器,因此只有先支持内核线程,才能有轻量级进程(LWP);
大多数轻量级进程(LWP)的操作,都需要用户态空间发起系统调用,此系统调用的代价相对较高(需要在用户态与内核态之间进行切换);
每个轻量级进程(LWP)都需要与一个特定的内核线程关联,因此:
与内核线程一样,可在全系统范围内充分地竞争与利用 CPU 资源;
每个轻量级进程(LWP)都是一个独立的线程调度单元,这样即使有一个轻量级进程(LWP)在系统调用中被阻塞,也不影响整个进程的执行;
轻量级进程(LWP)需要消耗内核资源(主要指内核线程的栈空间),这样导致系统中不可能支持大量的轻量级进程(LWP);
能够访问所属进程的所有共享地址空间和系统资源。
上文我们对常见的线程类型(内核态线程、用户态线程、轻量级进程)进行了简单介绍,它们各自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在实际的使用中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对其进行组合使用,比如常见的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等模型,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对此不做过多介绍,感兴趣的同学可自行研究。
协程(Coroutine),也叫纤程(Fiber),是一种建立在线程之上,由开发者自行管理执行调度、状态维护等行为的一种程序运行机制,其特点主要有:
因执行调度无需上下文切换,故具有良好的执行效率;
因运行在同一线程,故不存在线程通信中的同步问题;
方便切换控制流,简化编程模型。
在 JavaScript 中,我们经常用到的 async/await
便是协程的一种实现,比如下面的例子:
function updateUserName(id, name) { const user = getUserById(id); user.updateName(name); return true; } async function updateUserNameAsync(id, name) { const user = await getUserById(id); await user.updateName(name); return true; }
上例中,函数 updateUserName
和 updateUserNameAsync
内的逻辑执行顺序是:
调用函数 getUserById
并将其返回值赋给变量 user
;
调用 user
的 updateName
方法;
返回 true
给调用者。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状态控制:
在函数 updateUserName
的执行过程中,按照前文所述的逻辑顺序依次执行;
在函数 updateUserNameAsync
的执行过程中,同样按照前文所述的逻辑顺序依次执行,只不过在遇到 await
时,updateUserNameAsync
将会被挂起并保存挂起位置当前的程序状态,直到 await
后面的程序片段返回后,才会再次唤醒 updateUserNameAsync
并恢复挂起前的程序状态,然后继续执行下一段程序。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协程要解决的并非是进程、线程要解决的程序并发问题,而是要解决处理异步任务时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文件操作、网络请求等);在 async/await
之前,我们只能通过回调函数来处理异步任务,这很容易使我们陷入回调地狱
,生产出一坨坨屎一般难以维护的代码,通过协程,我们便可以实现异步代码同步化的目的。
需要牢记的是:协程的核心能力是能够将某段程序挂起并维护程序挂起位置的状态,并在未来某个时刻在挂起的位置恢复,并继续执行挂起位置后的下一段程序。
一个完整的 I/O
操作需要经历以下阶段:
用户进(线)程通过系统调用向内核发起 I/O
操作请求;
内核对 I/O
操作请求进行处理(分为准备阶段和实际执行阶段),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进(线)程。
我们可将 I/O
操作大致分为阻塞 I/O
、非阻塞 I/O
、同步 I/O
、异步 I/O
四种类型,在讨论这些类型之前,我们先熟悉下以下两组概念(此处假设服务 A 调用了服务 B):
阻塞/非阻塞
:
如果 A 只有在接收到 B 的响应之后才返回,那么该调用为阻塞调用
;
如果 A 调用 B 后立即返回(即无需等待 B 执行完毕),那么该调用为非阻塞调用
。
同步/异步
:
如果 B 只有在执行完之后再通知 A,那么服务 B 是同步
的;
如果 A 调用 B 后,B 立刻给 A 一个请求已接收的通知,然后在执行完之后通过回调
的方式将执行结果通知给 A,那么服务 B 就是异步
的。
很多人经常将阻塞/非阻塞
与同步/异步
搞混淆,故需要特别注意:
阻塞/非阻塞
针对于服务的调用者
而言;
同步/异步
针对于服务的被调用者
而言。
了解了阻塞/非阻塞
与同步/异步
,我们来看具体的 I/O 模型
。
定义:用户进(线)程发起 I/O
系统调用后,用户进(线)程会被立即阻塞
,直到整个 I/O
操作处理完毕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进(线)程后,用户进(线)程才能解除阻塞
状态,继续执行后续操作。
特点:
由于该模型会阻塞用户进(线)程,因此该模型不占用 CPU 资源;
在执行 I/O
操作的时候,用户进(线)程不能进行其它操作;
该模型仅适用于并发量小的应用,这是因为一个 I/O
请求就能阻塞进(线)程,所以为了能够及时响应 I/O
请求,需要为每个请求分配一个进(线)程,这样会造成巨大的资源占用,并且对于长连接请求来说,由于进(线)程资源长期得不到释放,如果后续有新的请求,将会产生严重的性能瓶颈。
定义:
用户进(线)程发起 I/O
系统调用后,如果该 I/O
操作未准备就绪,该 I/O
调用将会返回一个错误,用户进(线)程也无需等待,而是通过轮询的方式来检测该 I/O
操作是否就绪;
操作就绪后,实际的 I/O
操作会阻塞用户进(线)程直到执行结果返回给用户进(线)程。
特点:
由于该模型需要用户进(线)程不断地询问 I/O
操作就绪状态(一般使用 while
循环),因此该模型需占用 CPU,消耗 CPU 资源;
在 I/O
操作就绪前,用户进(线)程不会阻塞,等到 I/O
操作就绪后,后续实际的 I/O
操作将阻塞用户进(线)程;
该模型仅适用于并发量小,且不需要及时响应的应用。
用户进(线)程发起 I/O
系统调用后,如果该 I/O
调用会导致用户进(线)程阻塞,那么该 I/O
调用便为同步 I/O
,否则为 异步 I/O
。
判断 I/O
操作同步
或异步
的标准是用户进(线)程与 I/O
操作的通信机制,其中:
同步
情况下用户进(线)程与 I/O
的交互是通过内核缓冲区进行同步的,即内核会将 I/O
操作的执行结果同步到缓冲区,然后再将缓冲区的数据复制到用户进(线)程,这个过程会阻塞用户进(线)程,直到 I/O
操作完成;
异步
情况下用户进(线)程与 I/O
的交互是直接通过内核进行同步的,即内核会直接将 I/O
操作的执行结果复制到用户进(线)程,这个过程不会阻塞用户进(线)程。
Node.js 采用的是单线程、基于事件驱动的异步 I/O
模型,个人认为之所以选择该模型的原因在于:
JavaScript 在 V8 下以单线程模式运行,为其实现多线程极其困难;
绝大多数网络应用都是 I/O
密集型的,在保证高并发的情况下,如何合理、高效地管理多线程资源相对于单线程资源的管理更加复杂。
总之,本着简单、高效的目的,Node.js 采用了单线程、基于事件驱动的异步 I/O
模型,并通过主线程的 EventLoop 和辅助的 Worker 线程来实现其模型:
Node.js 进程启动后,Node.js 主线程会创建一个 EventLoop,EventLoop 的主要作用是注册事件的回调函数并在未来的某个事件循环中执行;
Worker 线程用来执行具体的事件任务(在主线程之外的其它线程中以同步方式执行),然后将执行结果返回到主线程的 EventLoop 中,以便 EventLoop 执行相关事件的回调函数。
需要注意的是,Node.js 并不适合执行 CPU 密集型(即需要大量计算)任务;这是因为 EventLoop 与 JavaScript 代码(非异步事件任务代码)运行在同一线程(即主线程),它们中任何一个如果运行时间过长,都可能导致主线程阻塞,如果应用程序中包含大量需要长时间执行的任务,将会降低服务器的吞吐量,甚至可能导致服务器无法响应。
到此,关于“Node.js中的进程、线程、协程与并发模型是什么”的学习就结束了,希望能够解决大家的疑惑。理论与实践的搭配能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快去试试吧!若想继续学习更多相关知识,请继续关注亿速云网站,小编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多实用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